(资料图)
3月21日,山东鲁南矿区井下机器轰鸣、开采正忙。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内开采效率最高的薄煤层连续采煤机,正在该矿区1.3米厚薄煤层环境下,进行首次带煤柱 (支撑上覆岩层的煤柱)高效连采连充作业。
这一绿色开采技术与传统采煤工艺相比不但回采率提高了3倍以上,而且在采掘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料也被回收充填于井下,在不破坏地表环境的前提下,可释放矿区近千万吨煤炭资源,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超10亿元。
该矿区井田内村庄密集, "三下"压煤 (建筑物下、铁路下和水体下压覆的煤层)占矿井可采储量的84.5%。为防止开采造成地表沉陷,上世纪90年代该矿采用条带开采方式,致使很多条带煤柱作为支撑上覆岩层的 "关键柱"被遗留下来,无法开采。如何安全、科学、高效开采剩余薄煤层和条带煤柱,成为该矿井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太原研究院对矿井条件进行了充分调研,结合该矿弱矿压、薄煤层、低瓦斯、顶板稳定的煤层地质特点与充填开采现状,经与矿方多次交流探讨,为其制定了连续采煤机全风压开采工艺与配套回采区填充方案。
通过前期试运行,设备运行稳定,适应了薄煤层地质条件,设备将回采工艺与膏体充填工艺无缝衔接,机器把采掘过程中生产的矸石直接输送至充填工作面,利用地面充填站配制的混合浆液,经地面注浆系统注入矸石充填采空区,形成矸石胶结充填体,从而控制采空区顶板,减缓地面沉降变形,真正实现了"资源不浪费、产矸不排矸、生态不破坏、环境不污染、地表不沉陷"的新发展理念。
太原研究院薄煤层连续采煤机的成功应用,打破了鲁南矿区地质条件复杂、不适用连采工艺的困局,解决了长期困扰煤矿的薄煤层条带煤柱回采难问题,成为薄煤层 "三下"资源的开采示范。(陆见闻)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