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中镇地处皖鄂两省四县交界,是太湖县的边陲古镇,这里家家户都种植茶叶,因属大别山南麓,不仅海拔较高,而且生态环境好,茶叶品质很受市场的青睐和社会的欢迎。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新发展模式,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种茶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北中镇党委、政府把打造“茶乡”特色小镇作为推动全镇主导产业的发展抓手,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任接着一任抓,从田间集中成片种茶,到开发荒山坡梯田种茶,一眼看不到边,处处是茶园,咬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放松。在发展茶叶产业上,逢会必讲,逢客必推,举办茶叶产业调研座谈会、现场观摩会、茶叶技术培训班,还连续举办两届“大别山(北中镇)茶文化旅游节”,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谈发展,宣传北中的茶、推介北中的茶,把北中茶经念好,把茶品牌打响,把茶服务做靓,充分展现北中镇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赶上夏秋茶采摘季节,走进北中镇马嘶村的“马嘶铺”茶叶种植基地,吴桂芬和农家姐妹们沐浴着温暖的太阳,两人一组,实施机械化采茶,在翠绿的茶园间穿行。“这些年跟着我的采茶姐妹们,全部都掌握了机械化采摘技术,不少人靠采夏秋茶,提高单产脱贫了,我公司流转农户土地发展种植茶叶2800余亩,带动农户860户,其中脱贫户360户,去年支付群众劳务工资80.6万元,为村集体增收9.12万元。”吴桂芬说。北中镇发展夏秋茶,采茶时间持续到9月底,这不仅是全县的一个特色,关键是提高了茶农收入。谈起家乡的巨大变化,吴桂芬夫妇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据悉,吴桂芬一家从事茶叶产业30余年,丈夫吴永忠是县人大代表、马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北中镇茶叶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2013年,北中镇原望天花炮厂响应市、县政策,实行“关停”。吴永忠瞄准机会,通过“茶叶技改”项目和自筹资金,共投入1000余万元,盘下望天花炮厂废弃厂房,实施“腾笼换鸟”计划,成立太湖县永康茶叶有限公司,盖起精制茶叶加工厂,购置茶叶机械40台(套),对茶叶进行色选和精加工,2014年4月正式投入生产,吸纳26个茶叶经营主体,抱团取暖闯市场。曾经望天的茶叶主要销售给邻近的湖北省英山县,许多茶叶经营者或农户,时常被卡住脖子,要么低价买,要么赊账,有时候一年到头的销售款,还回不了笼,卖茶难题困扰着茶农和经营者,极大挫伤了茶农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自永康茶叶公司成立以来,他与周边20多家茶叶经营主体抱团合作,成立了茶叶协会,对茶农实行市场保护价,并提供“种、收、加、销”一条龙服务。为拓宽市场销售渠道,2021年,永康茶叶获得安庆市第一家茶叶农产品出口许可证,他儿子吴清还在国外办起了公司,把市场瞄向非洲,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打造成为太湖县规上茶叶生产龙头企业。2022年,永康茶叶收购夏秋茶1600吨,其中出口茶叶200吨,销售茶叶苗700万株,实现产值2300万元,今年估计公司出口茶叶800吨,创外汇280万美元,产值将达4300万元。该公司以包有机肥供应、包技术指导、包保护价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赊茶苗款的“三包二统一赊”优惠政策,扶持茶农发展茶叶产业,让群众尝到了甜头。
北中镇现有茶园面积4万亩,年产干茶7800吨,人均茶叶收入4000元。乡村要振兴,产业发展摆在首位。如今,北中镇被评为“安徽省茶叶‘一镇一品’示范乡镇”“安徽省茶叶加工集群示范乡镇”,望天村被评为“全国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金字“招牌”,为千年古镇走出茶乡幸福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北中镇继续把发展茶叶作为全镇的支柱产业,打造“安徽省茶乡特色小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念好茶叶经,做好茶文章,让《北中茶歌》响彻云霄,飘香四海。(吴承钺)
上一篇:京威股份: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良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