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业用地出租用于文创园区商业经营是否影响合同效力?虚构交易“刷单”是否可行?个人投资者无法了解影片制作情况怎么办?……7月27日,北京朝阳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发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典型民商事合同案件审判白皮书》,通报此类案件审理情况及典型案例。4名代表委员现场观摩此次通报会。
“近年来,朝阳区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结合功能定位和辖区经济特点,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三化发展,充分发挥全国首个国家文创实验区政策‘试验田’优势,形成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朝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齐晓丹介绍,立足辖区发展大局和司法审判职能,朝阳法院以2019年—2022年期间审理的涉文创产业园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和影视投融资合同纠纷为调查研究样本,对案件基本特征、多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审判白皮书,努力为妥善化解纠纷、规范园区运营、完善行业治理以及政策制定提供路径支持。
(资料图)
扫码查看白皮书
白皮书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朝阳法院共受理涉文创园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848件,诉讼请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点,其中涉合同无效案件占22.3%,而456件以判决方式结案的案件中,涉房屋转租情形的占八成以上。除要求确认合同解除、退还保证金、支付违约金之外,赔偿房屋装修损失、空置损失、减免租金等问题也逐渐成为主要争议焦点。
涉文创园区服务合同案件数量总体呈增长态势,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增速较大,其中成人考试培训占比较大;涉网络直播类案件多发,主播与商家、商家与平台之间的纠纷均有发生。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化服务合同纠纷逐渐显现,其服务内容通常采取电子化方式签订,当事人易忽略合同具体内容,且涉及电子证据,证据不易固定,真实性难以确认,审查难度较大。
影视产业系文化产业园区企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2019年至2022年期间涉影视投融资合同违约率攀升,呈现出个人投资人所涉纠纷占比逐年递增,涉诉案件投资金额整体偏低,诉讼请求以解除合同、返还投资款为主,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诈骗罪等刑事因素多发致刑民交叉案件频出等特点。
朝阳法院双桥人民法庭副庭长胡莉芬通报的涉文创产业园区典型案例中,某文化公司将文创园区内工业用地房屋出租给某网络公司用于商业经营,网络公司未按照约定支付租金,双方产生纠纷,法院经审理认定,土地原规划用途与实际不符并不必然导致房屋租赁合同无效,不构成根本违约,最终根据双方在合同履行中的过错程度进行判决。此外,某文化传媒公司在提供直播推广服务中有“刷单”行为,被判决返还相对应的推广费用;某影视公司擅自变更影片主创、主演,法院认定影视公司构成根本违约,支持个人投资者解除合同并返还投资款的诉讼请求。
“我院文创产业园区典型民商事合同案件的审理情况反映出,园区的文化经济政策、行业监管机制、运营管理模式、文化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朝阳法院双桥人民法庭庭长欧阳华表示,为妥善化解涉文创产业园区纠纷,朝阳法院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和行业规范,园区需规范投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园区定位,文化市场主体则应增强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规范合同文本、诚信履约经营、依法妥善解纷。“朝阳法院将进一步加强专业审判,在党委领导下强化与行政部门、行业协会的协调联动,妥善化解相关矛盾纠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代表委员点评
北京市人大代表鲁春丛、易新民,朝阳区人大代表王正志,朝阳区政协委员林瀚现场参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审判、光明网、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鲁春丛
北京市人大代表
文化产业是朝阳区重点产业,是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极易引发纠纷矛盾。朝阳法院在司法实践中躬身调研,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聚焦三类典型合同案件,发现问题、总结原因、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治理的方案,具有较强示范性、引领性、警示性。白皮书体现了朝阳法院服务大局、担当进取的价值观,对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易新民
北京市人大代表
文化产业园区的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白皮书的发布,给从业人员提供了法律指南。建议朝阳法院通过短视频、海报等新媒体方式加强普法宣传,让文化产业相关从业人员明晰法律规定和行为边界,减少纠纷的产生;同时,深入开展相关调研,为园区的分级定位提供有益参考,助推文化产业园区更好地发展。
王正志
朝阳区人大代表
朝阳区文化产业聚集,此次白皮书总结了文化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朝阳区的文化产业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白皮书中所调研的三类典型民商事合同案件,凝结了诸多审判经验,具有极高的实践参考价值,体现了朝阳法院主动作为、主动担当的社会责任,希望能够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受益人群,将白皮书的成果通过更广泛的途径传播出去,促进文化产业园区健康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向上。
林瀚
朝阳区政协委员
文化企业的发展和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中会面临建设、租赁、消防、运营等诸多问题。朝阳法院发布的白皮书中总结了文化产业园区中面临的典型民商事合同纠纷,特别是五个典型案例的发布,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给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希望朝阳法院能够发布更多新类型、典型性案例,为园区文化企业提供专项法律支持,促进文化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
专家研讨
张洪生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
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规模小、不成体系、违约成本低的特点,导致文化产业园区发生的纠纷较多。朝阳法院发布的白皮书,从审判实践出发,对园区运营中的法律纠纷、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典型案例的选取非常切合园区纠纷的现状。希望今后加强学校与法院的合作,共同调研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对策,携手开展普法活动,促进文化产业法治建设。
杨剑飞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
朝阳法院发布的白皮书符合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司法服务文化产业大局的重要体现。白皮书中涉及园区土地性质、园区整体管理效能、园区企业文化新业态、园区文化企业投融资等典型性问题,研究成果和案例选取均具有现实意义。朝阳法院可以进一步丰富普法宣传形式,通过短视频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为生动的法律服务,也希望加强学校与法院的合作调研,为文化产业发展助力。
郭琪
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朝阳法院通过在司法实践中总结、分析、归纳、研究形成的白皮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反映了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典型案例部分,为园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法律指引。2019年,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管委会与朝阳法院签订合作协议,之后共同开展了效果良好的普法活动,希望今后共同创新服务形式,抓前端治未病,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持续为维护良好营商法律环境、促进文创园区和企业发展助力。
供稿:朝阳法院
摄影:曹璐
编辑:麦浩敏 郭进
审核:刘小源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