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全市第一!昌平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1.2万余户
来源: 北京昌平      时间:2023-05-12 14:37:37

今年一季度


【资料图】

昌平区新增市场主体12368户

位列全市第一

存量市场主体首次突破20万户

位列全市第三

……

优化营商环境关键在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软环境”。围绕“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打造更新“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洞悉服务需求,推送精准服务,实现从“等人问”向“主动答”的转变,化“有求必应”为“应先于求”,持续推动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动。

日前,市民刘先生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材料来到区市场监管局“回+”双创社区登记注册分中心,“只进一门、只对一窗”即领取到营业执照及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如此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让刘先生连连称赞。

“我在办理这项业务之前完全不知道该准备什么手续,试着用了昌平区市场监管局的智能咨询系统,里面的机器人解答问题又快又准,很快就帮我列出了材料清单,为我节省了好多时间,非常方便,这种用科技手段服务的方式,让我们办事人员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和政府部门的服务越来越好。”刘先生表示。

刘先生使用的智能咨询系统,是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创新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的覆盖市场主体登记注册、食品药品医疗器械许可审批、计量器具特种设备许可审批在内的市场监管全业务“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该系统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四个一”智能服务平台,打造出“智能平台+人工在线+后台流转+绩效评价”立体式闭环咨询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智能化服务,有效优化前端咨询服务供给,实现“零见面、零距离、零投诉”的目标。

“我们加强党建与业务相融互促,由党员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扎实做好情况摸底,梳理搭建知识库,高效完成系统建设。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干部带头提升业务能力,创建‘全业务窗口’,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动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副科长陈雪彤介绍,该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已累计解答各类咨询问题17.82万余个,咨询等待时间缩短至30秒以内,服务效率提升了近10倍,用户满意度达99%以上。

“AI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是区市场监管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服务昌平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发力,在全市开创了包括率先建立市场监管全业务“AI 智能登记审批咨询服务系统”在内的“六个准入服务率先”,即率先建立市场监管领域统一行政审批服务体系,全面整合原工商、食药、质监105项登记审批事项,实现“一网一门一窗”办理,做到标准、规范、流程、审批四统一,审批人员较机构改革前精简20%,审批效率提升70%;率先实施“全区通办”,由各登记分中心通办所有登记审批事项,有效缩短群众办事的物理距离,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率先研发“自助服务一体机”实现企业登记申请人自助办理网上登记并打印、领取办理结果,大幅提高登记审批由人工服务向自助服务的迁移率;率先实施材料齐备合格“即时发照”,为29000余户企业提供了“秒办”“秒批”服务;率先创新企业便捷退出机制,15000余户企业通过简易方式退出,市场主体退出时效压缩71%。

在主动服务方面,区市场监管局还推出了市场主体特色经营活动自主公示制度,积极引导30余户企业通过信用信息系统公示特色经营活动,打造企业宣传“免费广告牌”;推出“一次不用跑,全程零见面”服务,除保留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线下窗口服务外,其他准入服务事项100%可全程网办;允许企业通过邮寄方式提交申请材料,区市场监管局将证照、公章、发票等办理结果打包成“服务包”,通过邮寄方式送达企业,今年以来免费邮寄“服务包”14103个。

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一季度,我区新增市场主体12368户,位列全市第一;存量市场主体首次突破20万户,位列全市第三。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能力提升年’主题活动为契机,找准市场监管与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提升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用心用情办好服务企业、群众的每件小事,全力做好服务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为加快‘四区’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国际一流现代化新城贡献力量。”陈雪彤表示。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