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61部佳作在京掀起观演热潮,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彰显首都舞台魅力
来源: 艺绽      时间:2023-04-23 20:39:30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轩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话剧《主角》、昆曲《牡丹亭》(全本)、京剧《奇袭白虎团》……近几个月来,北京舞台异彩纷呈,名家荟萃,由文化和旅游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61部优秀作品轮番上演,涵盖舞剧、话剧、歌剧、戏曲、交响乐、音乐剧等多个领域,为京城观众带来一道道艺术大餐,也为“大戏看北京”的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资料图)

河南豫剧院三团黄河题材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

各地院团来京上演“看家大戏”

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自2022年12月25日启幕,预计展演至今年5月中旬,登台剧目优中选优,题材上既有新创作的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也有革命历史题材精品,还有经典剧目的复排作品。

现实题材方面,一大批作品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呈现在舞台之上,既有讲述港珠澳大桥建设故事的话剧《龙腾伶仃洋》,也有展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话剧《深海》,而话剧《桂梅老师》、音乐剧《绽放》则将张桂梅老师的感人事迹以不同艺术形式呈现。革命历史题材话剧《于成龙》,彰显了他廉明公正、敢于担当、勤政爱民的为民情怀,复排经典剧目中,上海昆剧团捧出全本《牡丹亭》,山东京剧院带来“看家大戏”《奇袭白虎团》。

珠海演艺集团讲述港珠澳大桥故事的《龙腾伶仃洋》剧照

展演囊括歌剧、舞剧、话剧、京昆、地方戏曲、交响乐、音乐剧、歌舞晚会、杂技等多个种类,并以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最大程度惠及到更多观众群体。

多部文华奖作品掀起观演热潮

展演剧目云集了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奖项,是全国各地优秀作品的集中荟萃,一大批题材考究、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作品相继登台。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剧照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剧《五星出东方》在斩获文华大奖后再度在京登台,掀起观演热潮。这两部作品展现了年轻一代编导全新的编舞理念,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文物题材的理解,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金浩认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崇尚古意,但不是为了复古,青绿基调背后昭示着文化自信。这也是此次展演中多部优秀作品的艺术特色,坚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精神。

展演中的大量革命历史题作品,也在谋求创新与突破,用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方式创作。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带来的越剧《枫叶如花》,讲述了“红色女特工”朱枫烈士的感人事迹。该剧导演杨小青将越剧与歌剧结合,运用歌队营造庄严氛围,突破越剧惯常的“儿女情长”的叙事风格,而在战争、特务追捕等场面中,剧目还采用了类似音乐剧的群体歌舞呈现,让古老的越剧以时尚的形式呈现给年轻观众。《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罗松看了该剧后评价,“《枫叶如花》在革命题材戏曲中自成一格。”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越剧《枫叶如花》

演员“戏比天大”感动观众

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拉开大幕以来,北京的舞台名家云集,相当多舞台作品的表演者都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的获得者,甚至还有多部作品中有两朵甚至三朵“梅花”同台竞放。

舞台艺术崇尚“一棵菜”精神,参加这次展演的演员们也展现出戏比天大的精神。山东省京剧院的经典剧目《奇袭白虎团》,是一部难度极大的作品,主角“严伟才”要从两米多的高台上前扑下高,连两个虎跳前扑,再接三个跳叉,又接着360度跳叉。演出时,“严伟才”的扮演者、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卫安不慎摔伤,他忍着肘部骨折的剧痛,咬牙继续完成跳叉等高难动作,第六场演出结束,演员宋柏珑临危救场,孙卫安前往医院治疗。“胳膊是疼,但如果不能完整地把戏演下来,我心里更疼。”身在医院的孙卫安说,只要演出能“无缝衔接”,才能体现演员对艺术的敬畏、对观众的尊重。

为了让精彩剧目在北京舞台亮相,全国各地的院团都铆足了劲儿,不少院团负责人说:“把剧目带到北京的舞台,就要以最佳的呈现、最饱满的精神向北京的观众汇报,接受首都观众的检阅,这与在其他的地方的演出都不一样,既紧张也兴奋。”而热情的北京观众,也用热烈的掌声回馈在舞台上挥洒汗水的艺术家们,是他们让“演艺之都”的舞台更加异彩纷呈,也为“大戏看北京”的夜晚增添了耀眼的星辉。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