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经典语录都想避风,三十而已经典语录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自从有了他,顾佳就已经死了,现在我是许子言的妈妈。
2、2、这是我当妈的修行。
(资料图片)
3、3、现在眼前的一切,不过三十而已。
4、4、不管处在什么状况下的女人,都应该拥有梦想的权利的。
5、5、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
6、6、之前的三十年,我一直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里;以后,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7、7、变暗淡的不是婚姻,是人。
8、8、我有时候都觉得,你不是没成家,你是没成年。
9、9、到了三十岁呢,好像大家突然就会着急要买房子,存金子,生孩子,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统称,叫后路。
10、10、这女人有多狠,不是看她能站得多高,而是看她能蹲得多低。
11、1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好听的话都说给外人听,那些伤人难听的或者沉默不语的,都是说给最亲近的人。
12、12、人走的每一步都得付出代价,我付我的!各位因为冠着夫姓而存活,活在丈夫的价值半径里,聚在一起炫耀、比较,真的是越光鲜越可悲,后会无期!13、放坏人一条生路,就是在自寻死路。
13、14、真正厉害的女人,从来都不动声色。
14、都说婚姻是避风港,都想避风谁当港啊!2、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好听的话都说与外人听,那些伤人难听的或是沉默不语的,都是说给最亲近的人。
15、3、这座城市充满梦想也充满诱惑,你去火车站、去机场看看,每天有多少人来到这个城市,想扎根,又有多少人走。
16、一年年毕业的想要留下,一车车打工的想要留下,就像这杯水,满了总要溢出去,所以我们只能拼命的往下扎,给自己增重,才不会被挤出去。
17、4、人唯一不担心后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些。
18、就像咖啡一开始喝觉得苦,但喝久了就会享受这种苦涩带来的刺激。
19、或许生活就是这样真实而不完美。
20、5、一台饮水机一百块,我拥有的知识个只是个饮水泵。
21、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他们一起搬家。
22、6、三十岁了,第一次动手打人,因为比起体面,有了更宝贵的事,有了想保护的人。
23、7、时间最迷人的魅力,就是让你坚定成为自己。
24、8、其实有的人讨厌权利和潜规则,但是当自己成为受益者的时候,又禁不止诱惑。
25、我既然改变不了这个规则,那我就索性不要到那个位置上去。
26、9、世界那么大,绝不只是眼前的这么一小块光亮。
27、住的空间的越小,人的格局就会越来越小。
28、国产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三十而已》为例前言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发展概况第一节 都市情感题材的基本概念界定第二节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及演变第三节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产生的背景原因第四节 选题的研究原因与研究价值第二章 《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第一节 《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一、“王漫妮”式的独立职业女性形象二、“顾佳”式的完美人妻形象三、“钟晓芹”式的普通女员工形象第二节《三十而已》对女性形象的创新一、身份地位:从男尊女卑到追求平等二、人物形象:从呆滞刻板到类型多元三、价值取向:从家庭至上到社会参与第三章 《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的成因第一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建构的人物符号一、群体视角下的“不完美”女性形象二、男权与资本下的“他者”形象三、家庭与职业身份转换的女性形象第二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建构的表现手法一、全知性的叙事角度二、插叙和线性叙事结构三、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第三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建构的文化语境一、立足现实,聚焦女性成长命题二、直面困境,折射社会矛盾问题三、突破陈规,重塑女性独立价值观第四章《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第一节文化工业生产下的女性角色一、刻板化的“贤妻良母”形象二、污名化的“女强人”形象三、扁平化的“出轨者”形象第二节男权文化下不平等文化的遗留一、父权社会的落后观念二、平权口号下潜意识中的性别秩序第三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局限性的反思一、影视文化的女性消费主义倾向二、影视制作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三、女性形象的标签化与迎合受众第四节 《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改进建议 一、塑造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二、内容上深化女性主义内涵 三、运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第五章 结语 前言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发展概况第一节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的基本概念界定“都市剧”主要是以都市生活为蓝本,具体讲述发生在都市中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29、而“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则是都市剧的分支,它主要以都市人在婚恋情感方面的个人选择和生活经历为题材,并根据都市人物原型和观众喜好来塑造剧中角色形象。
30、而学者刘晔则认为它是家庭伦理剧在新时代的呈现,这是因为在剧情方面,都市情感电视剧力求表现当代家庭中夫妻的婚恋波折,以及两性关系发生的衍变,同时也对妇女在兼顾职业和家庭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行探析。
31、自2007年开始,《奋斗》、《蜗居》、《欢乐颂》等都市情感类电视剧不断推出,这些剧表现了当代都市居民在职场和生活中的真实图景,以及他们在情感方面的经历,同时也往往以时间顺序来描摹他们在经历情感挫折后不断成长的过程。
32、此外,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同其他都市剧有着显著区别。
33、同都市职业剧相比,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可以任意选择剧中角色的定位,并可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来刻画剧中人物形象。
34、而同职场女性电视剧相比,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通常对女性的职业进行淡化处理,并着重对剧中女性的精神及情感世界进行展现。
35、也正因如此,都市情感电视剧通常会给女性角色安排专业性不强的职业,进而在降低其职业门槛的同时,对人物的内心刻画和细腻的情感衍变历程进行充分阐述。
36、第二节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及演变随着国内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提升,女性在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出重要的自身价值,很多反映女性情感和价值选择的影视剧也开始广受追捧,而在时代背景下不断变更的婚恋观念、个人理想等,则为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创新奠定了基础。
37、笔者认为,都市情感剧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38、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奋斗》、《蜗居》、《双面胶》等电视剧为例,这些电视剧中塑造的夏琳、郭海藻、胡丽娟等女性形象,往往在城市中长大,对工作、生活和爱情也有着全新的信念与追求,但同时她们也受到传统婚恋观的制约和束缚,并在家庭中面临婆媳矛盾和新旧生活观念冲突等问题。
39、俟后,随着职场女性电视剧的流行,都市情感电视剧也侧重于塑造在职场上叱咤风云,拥有较强工作能力和强势性格的“职场女性形象”,在《我的经济适用男》和《北京爱情故事》等电视剧中,莫柔和伍媚等女主角均以优秀的职场人身份出场,《三十而已》中亦塑造了“王佳妮”这一典型的职场女性形象。
40、但影视剧在塑造这种“事业型”女性形象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她们在感情生活中不顺遂的一面。
41、而2015年以后的影视剧,则开始根据阶层差异等客观问题,在同一部剧中塑造出不同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女性形象,譬如《欢乐颂》、《都挺好》和《三十而已》等影视剧,都力图在剧中全方位展现不同阶层的女性群像及其生活常态,同时也开始从物质和文化层面表现新时代女性的家庭观念及价值观等。
42、第三节 都市情感题材电视剧中女性形象产生的背景原因根据我国都市情感剧中女性形象的转变,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影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逐渐趋于多元化,而这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
43、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说,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女性角色开始由次要角色逐渐上升为荧屏主角。
44、故而,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不仅局限于家庭主妇和普通女工,很多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开始让女性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
45、同时,由于女性在社交媒体等平台的发声机会不断增加,故而电视剧也尝试从女性视角入手,具体阐述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而非单纯从男性视角来塑造女性形象。
46、其次,从经济层面来说,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消费主义为标志的都市生活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47、而女性作为消费的主体,也开始被人为地按照其经济状况贴上“励志女”、“富家女”等符号,进而使都市情感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加多元。
48、同时,由于影视剧需要迎合受众心理,进而产生“话题经济”的效应,故而都市情感剧也往往围绕女性的争名夺利,亦或是给女性贴上“第三者”、“剩女”等标签来调动观众情绪,以此来增加作品收视率。
49、最后,从文化层面来说,当前我国的文化呈现出繁荣的趋势,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0、思想上的解放,促使人们去追寻生活的本质意义,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女性观念,使拥有开放思想、“爱情至上”亦或是“事业为主”的女性形象不断出现。
51、譬如在《三十而已》中,顾佳固然是顾家的家庭主妇,但同时她又能帮丈夫搞定订单,而且还负责家庭的外交工作,这与传统电视剧中塑造的“贤妻良母”形象有着很大的不同。
52、第四节 选题的研究原因与研究价值 影视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往往会跟随时代潮流,塑造出具备新时代特色的女性形象。
53、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影视剧所打造的女性形象也往往兼富理财能力和思想内涵。
54、同时,影视剧也会描述不同阶层的女性在生活中经历挫折与考验的经过,继而使受众能够从她们身上引发共鸣。
55、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就是信息”,本文亦将通过研究当下的热搜剧《三十而已》,探析这部影视剧建构的女性形象及传达的真实信息,同时也对《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及对应的现实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56、此外,由于都市情感剧受众中,女性占有较大比例,故而都市情感剧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也会影响女性时观众对自我身份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同时女性观众也往往会在道德观、金钱观、时尚观和爱情观等方面收到都市剧女性形象的影响,因此对都市情感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的研究,也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57、第二章 《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第一节 《三十而已》中的女性形象类型一、“王漫妮”式的独立职业女性形象《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是来来自江南小城的,在上海打拼的“沪漂”,她在奢侈品店做了八年的销售工作,并期冀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扎根。
58、她拥有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工作能力,能够自主处理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但同时她也渴望拥有家庭和归属感。
59、从人物塑造方面来看,“王漫妮”代表着一部分在大城市打拼的女青年,她们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事业追求,同时也对幸福生活抱有很高的憧憬,并愿意不断为之奋斗。
60、但同时,这一形象只有独立的外表,但缺乏内在的坚强精神。
61、譬如,当王漫妮发现自己被富有的男友欺骗后,她一度重返家乡去追求稳定,而最终支持她重返上海追求梦想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前男友的朋友。
62、由此可知,王漫妮虽是独立女性,但她的很多抉择都需要男性形象的扶持和推动,这也令人质疑她是否拥有真正独立的可能。
63、此外,王漫妮也被动地按照男性价值观来迎合他们,在邮轮上她结交了有钱的富豪,一度以为自己可以接受这种不平等的感情,但最终不但未能达成所愿,连苦心经营的事业也沦为了感情的牺牲品,这也表明王漫妮只是在经济和职业上实现了独立,但不能完全称之为“独立女性”。
64、二、“顾佳”式的完美人妻形象顾佳是《三十而已》中塑造的全新的“家庭女主人”形象,她不但聪慧大方,而且兼具生意头脑,能够在处理家务的同时帮助丈夫管理烟花厂事务,同时还通过开办茶叶厂的方式实现了创收。
65、可以说,顾佳代表了很多三十岁女性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同时她也在照顾老人、教育孩子、追求职业梦想等方面也为广大受众提供了范本。
66、可以说,顾佳身上拥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竭的动力。
67、然而,制片方出于商业逻辑的考虑,最终还是让顾佳的故事沦落于俗套的婚变剧情中,进而通过话题热议来获取更多流量。
68、这也导致顾佳这一形象虽然拥有独立女性的诸多优点,但在精神方面仍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这也导致这一“完美人妻”的形象缺乏内在的独立精神内涵。
69、三、“钟晓芹”式的普通女员工形象钟晓芹是物业公司的普通女员工,由于她过于安分守己和不懂得拒绝的特点,故而同事们时常将一些琐碎的任务交给她完成。
70、而丈夫则在电视台从事普通的编辑工作。
71、“钟晓芹”及其婚姻生活,映射了当代广大女性同胞在婚后平淡如水的生活特点,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婚姻方面,钟晓芹都显得特别按部就班,即没有过分辛劳的打拼付出,也没有王漫妮一样的强烈追求。
72、她的婚姻问题也像许多三十岁女性一样,并没有经过太大的波澜,然而却会因缺乏沟通和平凡的琐事而积累矛盾。
73、此外,“钟晓芹”在经历流产事件前尚未实现完全独立,她依旧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丈夫的支持,然而在结婚后,生活的压力和实际问题促使她反思和成长,而她的“独立”也是在男性角色推动下完成的。
74、实际上,钟晓芹的独立不单纯指精神独立,而是为了配偶和家庭而做出的一种改变。
75、第二节《三十而已》对女性形象的创新一、身份地位:从男尊女卑到追求平等在男尊女卑文化的影响下,女性天然是男性的附庸,故而影视剧也长期用“相貌”、“年龄”来刻板定义女性。
76、在这种性别歧视的基础上,“丑女无敌”、“大龄剩女”等贬义化的名词也随之出现。
77、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社会主流逐渐倾向于男女平等,并开始尊重女性的自主选择。
78、《三十而已》首先塑造了从事不同职业的女性形象,譬如剧中的顾佳与男人一样拥有开办公司、处理业务的权利,而钟晓芹在婚后也同样能够保持家庭地位和思想意识的高度独立,同时也敢于反抗丈夫的冷暴力以及物化自己的行为。
79、而王漫妮虽然属于大龄未婚女性,但并未自怨自艾,而是能够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同时也没有依附于前男友,而是选择了按照自我意志来独立生活、自力更生。
80、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体现了都市情感剧对男女平等的认可,同时也在身份地位上给予女性追求平等的可能,进而实现了对女性形象的平等化创新。
81、二、人物形象:从呆滞刻板到类型多元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三十而已》改变了传统影视剧对三十岁以上女性塑造的呆滞刻板的印象,并创塑了钟晓芹、王漫妮和顾佳三个在婚姻、事业和生活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的三十岁女性形象。
82、其中,顾佳代表了在事业和家庭中间游刃有余的“完美”女性形象,她不但拥有名校的学历和超强的业务能力,在职场中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又与丈夫一起创业成功。
83、而在回归家庭后,顾佳也人如其名,能够很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同时还能帮助自己身边的朋友处理各类棘手事务。
84、与之相比,钟晓芹代表了社会上的“小女人”形象,她出生于上海普通家庭,并倾向于稳定的小生活,同时对于爱情和工作也无太多期许,连丈夫也是通过相亲得来,这也为日后的隐性矛盾爆发埋下了伏笔。
85、而王漫妮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新时代“职场女性”和“都市漂泊者”的缩影,一方面,她不甘于沦为钟晓芹一样的小女人,故而她始终不愿嫁给小男人。
86、而在工作能力方面,虽然她不如顾佳,但也在奢侈品销售过程中获得了上级的赏识。
87、与以往影视剧相比,三位女主角不再单纯因婆媳关系和重男轻女等问题所干扰,她们所要面对的只是自己人生中的多种选择,并且她们的生活困境也基本围绕着她们所展开。
88、顾佳虽是完美的配偶,但她丈夫却因大男子主义而厌恶他们的婚姻,最终他们的婚姻也因丈夫出轨而破裂。
89、而钟晓芹和丈夫之间,则是因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而走向分别。
90、而王漫妮看似找到了心仪的优质男,然而实际上却被动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第三者。
91、而在总结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时,《三十而已》也不再单纯将之归罪于封建观念或原生家庭,顾佳的痛苦主要在于对健康家庭关系的追求、以及对孩子教育孜孜不倦的努力。
92、而钟晓芹的婚姻问题则源于她和丈夫间缺乏沟通、以及她过分随遇而安的个性。
93、而王漫妮则因职场的尔虞我诈和追求高标准配偶的艰难和惶惑。
94、这三位女性面临的困难,都围绕职场和家庭所展开,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当代女性的日常生活,故而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也成功实现了创新。
95、三、价值取向:从家庭至上到社会参与在传统的家庭伦理剧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家庭秩序的维护,往往意味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丧失。
96、由于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男主外,女主内”以及“三从四德”的封建观念,故而很多职业女性被迫放弃打拼回归家庭,而家庭内部出现的问题也往往单纯被归罪于女性。
97、然而,《三十而已》塑造了更多具有独立意识的职场女性,而顾佳等女性凭借卓越的职场能力,能够同时兼顾家庭和事业,而钟晓芹这样随遇而安的都市女性,也并未沦为男性的附庸,而是敢于反抗丈夫不合理的举措,大胆要求丈夫的关心和体贴,当丈夫表示只求安稳时,她仍然敢于抗议这种不尊重自己存在的婚姻。
98、此外,《三十而已》也充分阐述了女性对职业和爱情的争取和渴望,譬如王漫妮在职场的奋斗轨迹便始终清晰明确,而她和钟晓芹也同样经历了自主选择爱情的波折。
99、这种强调个体奋斗和生活理想的人物塑造方式,使剧中女性形象变得更为生动鲜明,也使女性摆脱了依赖心理,能够自主确立独立的目标和完善的人格。
100、第三章 《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的成因第一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建构的人物符号一、群体视角下的“不完美”女性形象 二、男权与资本下的“他者”形象所谓“他者建构”,指的是《三十而已》主要是以女性角色视角来展开,剧中男性角色除了配合女主角演对手戏外,并没有单独的谈话场景来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101、譬如梁正贤带王漫妮一同参加私人聚会,但这场聚会却似乎是围绕王漫妮展开的,而参与聚会的男性们都仿佛是王漫妮的陪衬。
102、而许幻山、陈屿、钟晓阳等男性角色也同样没有知心的朋友和自我陈述的机会,故而我们也只能从女性视角出发,将之定义为“暖男”、“直男”和“渣男”等。
103、然而,《三十而已》虽然一定程度上秉持女性中心主义的特点,但实际上仍是在男权和资本化的基础上,将女性看待男性的所谓标准强行加诸于三位女主角身上。
104、在剧中,三位女性通过“分类”和“标记”的方式来区分男性的理想化标准,也是人为定义的“女性文化”产物,并不能完全囊括女性的择偶观和价值观念。
105、在《三十而已》中,无论是钟晓芹想要追求的“从未有过的体验”,还是顾佳口中的“更美好的生活”,以及王漫妮认为自己的配偶一定要“浪漫而有趣”等,其实都只是对女性拜金主义的一次委婉的转述,而这种刻板化的印象显然对女性的交友观和婚恋观的以偏概全地描述,同时也未能完全摆脱资本市场和舆论风向对女性角色塑造的影响。
106、三、家庭与职业身份转换的女性形象《三十而已》当中,顾佳的出现既是对新时代“家庭主妇”形象的重新定义,也是出于迎合观众的考虑,根据观众的现实生活塑造的完美女性形象。
107、她并未因繁琐的家庭事务以及教育孩子的问题而疲于奔命、失去自我,而是在职业和家庭身份间转圜有余,进而实现了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
108、对男性观众而言,塑造顾佳这样完美的形象,可以充分迎合他们对“贤妻”的期许,顾佳的优雅美丽和智慧从容,以及对丈夫的包容和关爱,都满足了男性观众对知性伴侣的期待。
109、而对女性观众而言,她们则更关注顾佳在处理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能力。
110、尽管顾佳需要分担诸多家务琐事,但她仍具有很强的工作素养和处事能力,使很多女性观众打消了“一孕傻三年”的恐惧心理,也使已婚职场女性找到了娴熟完成各项生活任务的效仿标杆。
111、而顾佳在柴米油盐和职场事务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也戳中了很多女性观众的痛点,令她们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112、而从实质上看,顾佳名义上是完美的“人妻”,但实际上她更多的是以有能力、有主见的现代独立女性形象出现的,而影视剧为了凸显顾佳的才能,也对其伴侣许幻山的形象进行了弱化。
113、在剧中,许幻山不但有着软弱和不成熟的一面,而且还因大男子主义而屡次伤害妻子,最终更是出轨女同事,背叛了他和顾佳的婚姻。
114、《三十而已》通过他和顾佳的矛盾,表明了现代女性对传统男权观念的挑战,同时也以顾佳的坎坷遭遇,表明三十岁女性重新完成自我定义的愿望尚且任重道远。
115、此外,第二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建构的表现手法一、全知性的叙事角度二、插叙和线性叙事结构三、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第三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建构的文化语境一、立足现实,聚焦女性成长命题 二、直面困境,折射社会矛盾问题 三、突破陈规,重塑女性独立价值观 第四章《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第一节文化工业生产下的女性角色一、刻板化的“贤妻良母”形象“刻板印象”是由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所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刻板印象的意思是“先定义后理解”,即人们往往对事物产生一种固化的观点,而这种观点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
116、而《三十而已》则抓住当前社会上对三十岁女性的重视,期冀通过电视剧来打造一批拥有独特魅力的三十岁女性形象。
117、譬如顾佳便是基于对三十岁“完美女性”的讴歌而塑造的刻板形象,她不但每天操持家务,为丈夫的生意殚精竭虑,同时还坚持练习瑜伽保持身材,在丈夫出事后甚至变卖家产来营救丈夫等。
118、在顾佳身上,我们再度看到了人们对“贤妻良母”所定义的“无私奉献、忍辱负重”的刻板印象,而这种不恰当的期待,也导致顾佳这一形象被塑造得过于完美,很多人虽然青睐这一角色,但也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会真实接触到这样的人物。
119、二、污名化的“女强人”形象当代都市情感剧中,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固化逻辑概念,即认为只有女性顺从男性意志、对男性作出一定让步和妥协的婚姻才是完美的,而女强男弱的婚姻往往会出现很多矛盾冲突。
120、当剧中女性拥有较强工作能力,而性格又比较独立,无需依靠丈夫时,她往往会被认为地添加“女强人”称号,但男性能力很强却不会被成为“男强人”,而“男强女弱”的婚姻反而被视作良配。
121、故而“女强人”实质上是一种污名化的称谓。
122、这种称呼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女性不应超过男性的婚恋观的默许,甚至是对能力较强的女性的嘲讽。
123、在《三十而已》中,顾佳虽然能力过人,且凭借自己的商业嗅觉开办了茶厂,又警惕地发现了蓝色烟花的质量问题,但大众并未因此对其给予应有的认可和关注。
124、很多人更倾向于称赞三十岁女性的理智和沉稳,但顾佳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并未得到大众认可,同时还有人将其丈夫出轨的原因归结为顾佳的“强势”,她丈夫也认为顾佳把持财政大权的行为降低了自己的权威,并以此为自己的出轨行为进行辩白。
125、最终,顾佳的婚姻反而因为“不对等”而宣告破裂,这也是对“女强人”形象的再度贬损。
126、三、扁平化的“出轨者”形象在以往的家庭伦理剧当中,出轨往往被设定为导致家庭矛盾和婚姻破裂的罪魁祸首。
127、不过在这些影视剧中,影响婚姻的第三者通常都是女性角色,而对于第三者形象的刻画也往往缺乏具体的细节描述,这导致第三者往往存在着“脸谱化”和“扁平化”的问题。
128、在《三十而已》中,第三者林有有被刻画为一个没有分寸、尊严和道德底线的坏人,她为了达到拆散她人家庭的目的,将自己的女性意识降到了最低,但剧中缺乏对林有有日常生活的刻画,故而其出轨真实目的缺乏支撑,也使得这一角色变得更为“扁平化”。
129、此外,钟晓阳对女同事钟晓芹的过分关心,显然也是在明知其已有家室的前提下进行的,尽管这与钟晓芹离婚并无直接关联,但他同林有有一样渴望引诱已婚人士,却并未受到大众的批判,反而获得了舆论上的支持。
130、这也体现出影视剧在道德引领和人物塑造方面存在的不足。
131、第二节男权文化下不平等文化的遗留一、父权社会的落后观念美国学者凯特·米利特将“父权”定义为“男性长辈对晚辈的统治,以及男性对女性的统治”,他认为“父权制”的存在会导致“压迫、剥削和支配”女性的问题出现,并且也时常会加剧两性关系的不平等问题。
132、在这种扭曲的封建观念影响下,很多女性被人为定义为“生育者”和男性附属品,并认为女性只有被桎梏于家庭和婚姻当中,才真正符合社会伦理秩序。
133、在《三十而已》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女性独立和婚姻平等的曙光,但同时也仍然发现,很多传统“美德”仍然是被称誉的主流。
134、譬如顾佳的丈夫,尽管有出轨和转移财产等恶行,但当他锒铛入狱之际,顾佳仍然变卖了家产来努力减轻他的罪责,甚至愿意等他出狱后再提离婚事宜。
135、而最终她能够成功离婚,也是基于丈夫“良心发现”,不愿再拖累她。
136、这种人为定义的“美德”,实际上也变相纵容了男性的出轨,同时顾佳丈夫始终认为是顾佳的“强势”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和家庭地位,并以此将出轨合理化,这显然也是父权文化下落后观念的体现。
137、而钟晓芹的丈夫不但不尊重她的存在,甚至对她母亲的无心之失也大加苛责,而在钟晓芹流产后更是不愿给予应有的关心。
138、但当钟晓芹选择离婚后,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这种对离异女性充满排斥的婚恋观,显然也是在物化女性的前提下出现的。
139、二、平权口号下潜意识中的性别秩序在女性意识觉醒以后,人们的认知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
140、都市情感剧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由依附男性转变为自主独立。
141、不过,平权口号下仍然伴随着消费主义的现实烙印。
142、譬如王漫妮的名字寓指“want money”,她需要邮轮还激发自己的成长,而顾佳则需要购置爱马仕包才能进入富太们的圈子。
143、而这种消费主义的行为习惯,实际上也源自对父权和夫权文化的无奈认可。
144、譬如王漫妮的邮轮之旅,主要是为了寻找能够改变命运的重要“邂逅”,而梁正贤的出现也的确让她的交际范围得到了拓展。
145、而顾佳进入上流女性的圈子,则是为了给丈夫谋求商业合作的机会,进而使丈夫的身价得到提升。
146、由此可知,丈夫和男朋友的身价和实力,仍然潜移默化地对女性的地位和眼界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干预她们的交际圈和处世方式,而《三十而已》所标榜的“女性独立”,也仍然建立在父权制的背景下。
147、第三节《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局限性的反思一、影视文化的女性消费主义倾向 二、影视制作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三、女性形象的标签化与迎合受众 第四节 《三十而已》中女性形象塑造的改进建议 一、塑造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二、内容上深化女性主义内涵 三、运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 第五章 结语。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