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北京房山拟试点“一区一策” 影响几何?丨市相_全球热推荐
来源: 财经网      时间:2023-04-11 18:35:11

近日,北京房山区再次走进聚光灯下。

4月10日,北京市住建委官网发布《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及实事事项一季度工作进展情况》(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兼顾了多子女家庭与职住平衡家庭,而房山区拟试点新的住房支持政策,给市场留下了期待的空间。


【资料图】

长期以来,北京楼市政策极为严控,并未有较大政策松动。此前,房山区曾传出”认房不认贷“传闻,后被相关部门否认。不过,财经网在3月中旬走访房山区市场时,便有多位中介人员明确表示,很多客户在等待网传的房山区“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

而多位专家指出,房山区这一试点政策如能落地,将给市场带来了一股暖风,信号意义显著。

试点在即

今年1月,北京市政府曾印发《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其中提到,完善“一区一策”调控措施。

关于备受市场关注的“一区一策”表述,报告提出,多子女家庭和职住平衡家庭购房支持政策按照“一区一策”的方式由房山区试点,相关内容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试点推进,下一步需争取人行营管部和住建部同意。

4月11日,财经网致电央行北京分行营管部询问政策进展,但对方回应称,目前尚未接到相关通知。此外,房山区一位中介也同样告诉财经网,目前没有收到政策细则和具体落地时间。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本次报告并未提及政策具体举措,但参考全国其他城市以及北京以往出台相关政策,预计多子女家庭和职住平衡家庭购房支持政策或落脚在优化“认房又认贷”标准,比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社保/个税年限等方面。

其中,“认房认贷”相关政策最引人关注,此前也有相关消息传出。之所以如此,与北京全市执行的购房标准有关。自2017年3月开始,北京全市执行“认房又认贷”的购房标准,其意味着只有当购房者家庭名下在北京无住宅,且无房贷记录时,才能算具备首套房资格,首付比例最低35%。若是名下有房贷记录,即便已经还清房贷,在京购买第一套住宅也需支付最低60%、最高80%的首付比例。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认为,虽然政策的实行还是以试点的方式,但也将给市场带来一股暖风,执行了多年的严格的调整政策或有望迎来松动,信号意义显著。“短期来看,对于作为试点区的房山区可起到促进去化的积极作用,预计房价会有上升的空间。”

交易回落

试点之所以从房山开始,与其市场表现不无关系。

在经历了二、三月的火爆之后,新房市场明显回落。4月10日,房山区一位中介直言:“过完年之后直到3月上旬,市场一直很火,但最近这半个月市场稍微冷静一些。”

当财经网追问4月的成交量时,上述中介仅回应称,“周末售楼处人也不少”。不过,据中指院数据显示,4月以来,房山区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面积较3月中下旬日均下降了46.6%,降幅高于北京市整体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房山区短期库存及出清周期仍较大。根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房山区新房库存为8151套,同比上升5.31%,去化周期超18个月。

与房山区类似,进入4月,北京市的整体市场热度均出现回落。据诸葛找房数据显示,进入2023年第15周(4月3日-4月9日),北京新建商品房成交3364套,较上周减少351套,环比下降9.4%。

“前两个月可以,最近一般。”4月10日,通州区一位中介告诉财经网,“2月,我们群里成交了15套新房,4月就成交了一套,还是商办”。

二手房市场也不例外。4月11日,财经网在朝阳区一家中介门店了解到,北京市二手房交易数量已经回落。其透露,朝阳区弘善家园在4月份仅成交了3套。据贝壳找房数据显示,弘善家园于2月签约成交了17套、3月签约成交了10套。

根据中指院数据,截至4月10日,北京市商品住宅日均成交面积为2.8万平方米,较3月中下旬日均下降10.1%;二手房日均成交348套,较3月中下旬日均下降56.0%。中指院预计,前期积压需求释放后,购房者置业节奏有所放缓。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过去几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高峰基本都出现在3月,大部分都是因为购房入学需求上涨导致。2023年,北京入学人口刷新历史记录,所以在需求的影响下,2023年北京楼市也出现了小阳春, 2月北京二手房单月达1.5万套左右,3月甚至超过了2万套。

“但从单周数据看,连续几周市场成交量已经开始放缓,继续冲高趋势没有出现。到了4-5月,需求就会下降。此外,当下部分房源价格上涨,也影响了市场继续冲高,买卖双方开始博弈。”张大伟说道。

上述门店工作人员也告诉财经网,业主对涨价保持乐观态度,观望情绪浓厚,基本挂牌房源都会比成交均价高30万元左右。“正常按照成交均价来挂牌,基本1个月都能卖出去。但是挂牌价高,就很难卖出去,买家不愿意出高价。”

亟待落地

“市场如果不出现针对二手房首付比例或购房利率优惠的政策,市场很可能会在2023年轻微小阳春后再次明显下行。”张大伟直言,北京市场期待有宽松政策出现。

实际上,今年以来,全国多城出台了松绑调控的政策,重点二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均有调整。

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3年一季度已有超百省市(县)出台政策超170条,超30城调整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4%以下,各地政策多采用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的方式,涉及优化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优化预售资金监管等。

但北京作为全国政策的风向标,对于全国的“房住不炒”政策有指导意义。陈霄明确,北京作为全国政策调整的风向标,政策的放松也会相对谨慎,不会大规模大幅度地放松,循序渐进、试点尝试成为重要的方式,并且着重强调“一区一策”,根据每个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实行恰当的政策。

其指出,“一区一策”实际上就是“因城施策”的延续和拓展,北京采用“一区一策”的方式对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一些热点二线城市,大规模的政策放松可能会让市场产生较大波动,不利于稳定发展的目标,采取“一区一策”的方式,根据区域特性适度松绑则更加具有精准性和稳妥性。同时,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具有错综复杂的特性,区域分化现象愈演愈烈,“一区一策”能很好平衡统一性和灵活性,符合当前市场特征。

从全国范围而言,“稳”仍然是政策调控主线。克而瑞研报指出,现阶段决策层对于房地产的核心诉求是稳,而不是重回快速上升通道,也不是期待依靠房地产拉动短期经济。二季度,中央政策将以稳为主,延续“托而不举”的政策基调,更加侧重风险防范化解,包括保交楼等政策底线继续坚守。

文/王亚静(责编:高雅)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