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三年八月的一天,上海松江区某个已经被大片打上“拆”字的居民区,一幢外观漂亮的小洋房内,当地开发商以及街道委员会和这幢房子的主人正在僵持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洋房的主人强硬道:“这是我的房子,没有我的同意,你们谁也不许动, 除非拿来一个亿,少一分钱都别想动我的房子。 ”
当地开发商和街道委员会都拿他没辙,面对开出的天价补偿款, 开发商自然是不会同意 。双方僵持不下,就这样不欢而散。
转眼间, 十四年过去了 ,这幢房子依旧矗立在街道中央,墙体掉落,院门发白,一看就是一座老建筑了。
这幢房子的主人究竟是谁?又为何僵持数十年不愿拆迁?
这幢小洋房的主人名叫 张新国 ,是当地有名的“钉子大户”。
要说他的年纪也不小了,是一名退休职工,不同于其他儿女长大就要搬出去的家庭;
他的家里人很多,岳父岳母、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乃至孙子孙女都住在一起。
但一家子这么多人要如何住?这要和张新国早早 花二十万在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的九亭镇一带买了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脱不了干系。
在他年轻的时候,重视亲情的他做主让一家人住在一栋房子里,后来人越来越多,也就成了此时这种状况。
尽管人多热闹,但毕竟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有,隔代之间的观念不同,生活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麻烦事,这也使张新国十分苦恼。难道还要再买一套房?
买是不能买的,他手里只有15万根本不够。
有一天,他看到别人在修新房,工人们正在搭框架。他灵机一动,可以在自家房子上再搭出一层楼啊!
这样既可以满足几个家庭的生活所需,也不至于让房间变得狭小和拥挤。他立即找人来加盖了房子。
那钱花的真值!他心中别提多高兴了。
他原本以为一家人都能和和美美地永远住在这小楼中,然而随着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 市区街道的改造也逐渐提上日程。
2003年,上海市政府便通知了整个沪亭北路的住户和居民,即将进行拆迁,居民们自然是十分欣喜的。
但在张新国心中,这次拆迁的规划对他来说就是一场“不公平的交易”,“赔本的买卖”。
因为张新国一家人口多,且小洋房的三楼是他新建的,属于 自建楼层,并不算在补偿对象的范畴内,这让张新国和他的家人们十分不满。
眼看着市区改造计划即将开始,开发商动工也迫在眉睫,街道委员会连番上门去跟张新国商榷,希望能够同意拆迁。
但张新国和家人们一致 拒绝政府的拆迁款补偿:他们狮子大开口。
无奈之下,街道委员会只得离开,而此时开发商也已动工, 绕开了张新国一家的房子,从他们的两侧开始修建新路。
很快,新街道一杆杆路灯纷纷点亮,张新国小洋房的周围是川流不息的车辆,而他们一家也成为了住在马路正中央的居民。
即便是这样,张新国一家也坚决不退让,持续了十四年。
2017年8月21日,上海九里亭街道办事处的陆辉来到张新国家里,对张新国说了目前的情况;
如果他们一家还是坚持不拆迁的话,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 政府将会执行强制拆迁的程序 。
这样的话,张新国 不仅拿不到当初的拆迁款,就连拆迁房都只能分到两套。
听到这样的情况,张新国最终还是同意拆迁的要求。
2017年9月15日,在上海九里亭街道正中央 矗立了十四年的小洋房在施工队的挖掘机作业下被拆除了 。
张新国也带着家人搬离了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曾经为了这栋房子付出的一切,也随建筑倒塌的烟尘,消散在时间的长河中。
90年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张新国还没退休,在上海某著名公司工作,有着一份体面且高薪的工作。
那个时候的上海,可谓是寸土寸金,即便是张新国这样的高收入群体,也无法在当时全款买下上海的房子。
张新国在工作上一直努力上进,事业上顺风顺水的他很幸运 ,在感情上他也被眷顾。
他经过几次相亲,就喜欢上了一个女子,两人相互交心之后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有了妻子的支持,两人便一起攒钱买房,张新国的压力也少了不少。
很快,两人看中了一栋房子,决定全款买下,再自己贴钱装修一下。
新房修建好了之后,两人便告别了租房的生活,住进了自己的小洋房。紧接着,两人又生下了两个孩子,生活十分幸福美满。
有着自己的房子,孩子也在这幢房子快乐的长大,张新国感到特别满足,就连 周围的朋友也都羡慕张新国的生活。
孩子一天天长大,张新国夫妻俩也临近退休,将要长久地在家闲居;
加上岳父岳母的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适,缺人照顾,张新国便 提出要将岳父岳母接过来一起住 。
这样的话,原本二层楼的小洋房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儿子、女儿也都已经成家,总不能将儿女们赶出去住。
为此,张新国像前文描述中那样,痛快掏钱新建了一层,连外墙都大方地装修了一番。
那个时候上海正流行那种西式建筑的风格,张新国受到影响,便也想将洋房内部装修成西式风格。
小洋房的外部还是保留着中式风格,但内部设计全部采用欧式的风格。
经过几个月的修建, 一栋三层楼高的小洋房就正式完工了。
这样一座三层楼高的小洋房在当时看来是十分豪气的,就连平时路过的邻居都忍不住夸赞几句。
听到周围的好友都这样说,张新国自然是喜笑颜开,还有点小骄傲。
他每每听到街坊的夸奖都会自豪地说道:“没什么的啦,都是些小钱的啦。”
就这样, 四个家庭住在了同一栋房子里 ,其乐融融,好生快活。
很快,孙子孙女的出生让这个家庭再添喜气,四世同堂的景象在这幢小洋房里面出现,见着孙子孙女的张新国很是高兴。
周围的邻居、亲朋好友看见张新国的这个三层楼大洋房也心生羡慕, 这在当时是属于“豪门大户”人家了 。
一大家子又在这个小洋房里生活了好几年,然而,一则通知突然打破了房子内的平静。
前面说到居民们听说要拆迁了都很高兴,那么他们具体能得到怎样数额的赔偿呢?
拆迁,他们可以根据房子面积分到几套一百多平的新房子,还可以拿到几百万的拆迁款, “一夜暴富”的梦想仿佛就在眼前。
张新国一家看到这则拆迁通知却完全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也很明确,这则通知中规定了:
拆迁款的补偿要按照拆迁房子的具体面积去具体计算,详细金额在4500元/一平方米。
但由于张新国家的三楼是他自盖的,属于自建楼层,并不在拆迁补偿的范畴内,这也使得张新国一家只能拿到230万左右的拆迁款。
与此同时,政府还针对拆迁家庭的人口数进行相应的拆迁房的补偿, 而张 新国家里由于是一儿一女,所以只分到了4套补偿房产 ;
但让张新国很是难受的是,他很熟悉的一户人家家里生了俩儿子,就能比他们多拿整整两套房子。
这让张新国和他的家人实在是难以接受,不止如此,同街道的一户人家,明明家中的儿子已经走失了很多年了,但他们家依旧可以拿到两套房子的补偿。
但自己 家里就因为生的是女儿,却只能拿到一套房子的补偿 ,就连张新国的女儿都深感不公。
于是,针对这项拆迁的补偿条款,张新国带着家人多次前去当方的开发商甚至是拆迁的单位去讨要说法,要求他们更换拆迁的补偿条件。
除了张新国一家,其他的住户全都接受了该补偿条款 ,因此在开发商眼里,张新国一家就是来捣乱的。
面对这样无理的要求,开发商自然是不会理会,尽管当地的相关部门一次又一次地向张新国解答他的问题;
并表明 这是国家的政策规定的,根本不可能为了他而去更改 ,但张新国始终不罢休。
2003年7月,周围的居民们喜气洋洋地拿着新房的合同走了,只剩下了张新国一家,被当地开发商赶回来的 张新国一家就此成为了当地的“钉子户”。
成为了“钉子户”的张新国一家很快便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媒体的报道,而他们一家也因此出了名。
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下,张新国也 没有改变主意,而是选择紧闭大门 ,并告知相关的开发商,没有他的同意,谁也不能动他们家一块砖头。
张新国一家在这套小洋房里继续住着,也继续跟开发商僵持着。
修建的工程迫在眉睫,开发商也顾不得张新国一家,便准备 绕开他们家开始进行拆迁修建。
张新国见施工队绕过小楼继续施工,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便跑到开发商那里去大闹, 并表示 自己一儿一女都要三套房子,再加上一亿元他就同意拆迁。
这个要求一提出,就让开发商顿时傻了眼,如此高额的补偿,开发商根本不可能同意。
对于张新国如此无理的补偿要求,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也是十分气愤,因为其他住户都是按照这个补偿标准来的;
如果为张新国一人破例,那就是对其他住户的不公平。
但张新国也顾不得这么多,只能 一遍又一遍的前去施工队闹, 本以为拆迁办至少会松口,没想到却还是维持原状。
绕开张新国一家,施工队开始了正常施工,而张新国无理取闹的行为便就此罢休,成为了整条公路上唯一的一家“钉子户”。
开发商开始对旧街道进行正式改造后, 张新国一家便成为了一座“孤岛” 。
周围几乎都是建筑废墟,每天的施工队从早忙到晚,不停的轰鸣声,加上电钻的声音,几乎是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环绕在张新国一家的耳边;
无论睡在哪个房间,张新国一家人都能听到施工队修建的声音。
张新国一家人就这么忍受了一段时间的噪音污染后,终于公路修建完工。原本以为折磨终于结束的张家人,却又迎来了新问题。
投入使用后的公路,每天车水马龙,往来奔忙的公交、小汽车等等, 它们鸣笛产生的噪音不亚于当初修建时的噪音。
张新国的岳母本来就有基础病,在这种突然的鸣笛声中,有一天突然犯病,离开了人世。
如此沉重的打击让张新国陷入了沉思,自己当初的要求是不是对的呢?
同时,由于张新国一家人坚持不拆迁,导致这条公路走到张新国这里时突然变窄,明明前后都是四车道,到他房子那里就被迫减少了两条道路。
这也使得 张新国一家所在的这一路段经常发生交通事故, 不仅会有车子突然撞进自己家院子,甚至有车直接“破墙而入”,给张新国和家人带来了安全隐患。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折磨下, 张新国的儿孙们纷纷逃离了这压抑的地方 ,只剩下张新国和他的妻子外加老丈人。
张新国的住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这条街道的交通安全,会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隐患,为此 张新国还跟好几个冲进他家院子的司机打了官司 ;
尽管最后张新国胜诉了,但这也耗费了张新国极大的心血和精力。
僵持了十四年后,国家针对张新国的住所, 决定实施强制拆除的措施,这样的话,张新国将拿不到当初补偿的一分一毫 。
刚刚上任的街道办事处主任陆辉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新国,张新国得知后便选择了接受拆迁的要求。
当然赔偿是一点都没有上涨的,尽管这么多年过去,物价已经涨了很多。
最终,张新国一家灰溜溜地搬离了这个坐落在城市马路中央的“孤岛”,儿女们也都住进了新房。
-完-
编辑 | 阿琰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