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精准定责,守护凡间少年;
【资料图】
判决里,谆谆叮嘱,传递司法温情。
她是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综合审判庭(少年法庭)副庭长李永芝。带着十年民事审判功底,在转战未审岗位时间不久,李永芝就在北京法院第六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中,荣获“未成年人案件审判业务标兵”第一名。
01
细听明辩 拱挹指麾显从容
法庭是法官的舞台。在长期的审判工作历练中,李永芝越来越认识到,庭审是审查证据、查明案情的中心环节,更是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司法公正公平的重要平台。为使庭审规范高效,李永芝自我加压、不断修炼,着力提升庭审驾驭能力。
在一起“大风刮倒树木压死孩子”的案件中,年轻的母亲无法接受失去年仅五岁孩子的事实,情绪几进崩溃,将树木管理公司、政府相关部门纷纷诉至法院索要赔偿。李永芝收到案件后,仔细翻阅了卷宗材料,清晰绘制出众多主体关系图,就字里行间发现的疑问列出详尽的书面庭审提纲,并调取事发时的气象资料,做足了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开庭时,面对悲痛欲绝、抽泣不止的母亲,李永芝坚持以庭审实质化为中心,一方面耐心安抚其情绪,引导其完整、准确说出诉讼请求,另一方面加强释明工作,及时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发问,提醒、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不充分的、不当的陈述分别予以澄清、补充和排除,并及时提示当事人提供充分证据。与此同时,李永芝准确概括总结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将法庭调查集中在“涉案树木管理公司有无过错”“大风天气是够构成不可抗力”“受害人监护人有无过错”三个焦点问题上,一场焦点明晰突出、程序严谨规范、节奏明快紧凑的庭审顺利进行。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树木管理公司与监护人按比例承担责任。判决生效后,案件的诉讼代理人纷纷表示:“庭审调查高效、干净利落,文书论理论理透彻、逻辑严密,这位法官思路清晰、专业过硬,我们心服口服。”
每当案件开完庭后,只要时间允许,李永芝都会根据庭审情况在法庭多待一会,或是防止矛盾较深的当事人发生冲突,或是安抚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或是解答当事人对裁判的疑惑,让当事人的情绪得到适度的释放,对法院的裁判更加信服和认可。
02
准确定责 理性释法树准则
刚接手未成年民事审判工作时,李永芝最常思考的就是“何为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带着这个问题,她开始了一名未审法官的成长之路。
在一起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12岁男孩王某翻越栅栏捡篮球时,右肘部被栅栏顶端的尖锐金属刺穿,事后王某将篮球场的管理者起诉至法院索要赔偿。庭审中原告与被告对抗剧烈、争执不休,男孩父母的哭诉、案卷里男孩右肘受伤的照片,不由得让同为一名母亲的李永芝心里五味杂陈。孩子的胳膊会不会有后遗症?还能继续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吗?但李永芝很快意识到,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克制,“因为有时法官对当事人在眼神、表情,甚至言语声调的高低刚柔方面产生细微差别,都会使当事人在心理上感到不平衡。”于是李永芝准确归纳争议焦点,逐一厘清固定基础事实,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法律论证形成裁判结果。最终,法院依法认定王某的受伤系其擅自翻越栅栏进入封闭房屋院内捡球所致,被告不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判决送达后,李永芝给王某父母打去电话,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其解释他们对裁判理由、事实认定方面的疑惑,既解“法结”又解“心结”,通过答疑解惑,王某父母表示了对判决结果的理解。接下来,电话转接到了王某的手中,李永芝详细询问孩子目前恢复的情况,“希望你能跨越挫折,不要因为这一次的受伤就丧失了对运动的热爱,期待看见你在球场上奔跑的身影!”
在一次次专业的庭审中,在一次次温暖的交流中,李永芝愈发感觉到,“‘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基本原则,但绝不是要偏袒未成年人一方,而是要用司法公正树立行为准则、确立行为边界,用司法关怀传递向善力量,让青少年尊法崇德、健康成长。”
03
刻章琢句 脉脉寄语暖心田
高质量的裁判文书既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更能有效增强裁判透明度、维护司法公信力。多年来,李永芝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在写判决前将整个案情在脑海中再“翻腾”一遍:重新整理一遍卷宗,复核当事人身份情况有无变化,回顾双方诉辩意见有无遗漏,捋清证据材料是否存在疑问,只有在内心确认好每个细节后,李永芝才会开始撰写裁判文书。
“制作裁判文书不仅要格式规范、用词得当、层次分明,最重要的是说理要充分,做到事理、法理、情理统一,这是裁判文书的灵魂。”李永芝常常会在书记员校对裁判文书时询问其看后的感受:“论述是否能看明白,法律规定是否解释清楚,说理是否让人信服?”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再修改。她说,制作裁判文书就像练武功,要不断琢磨法律秘籍含义,一招一式地演绎,不断地练习、体会、再练习,反复打磨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针对未成年这一特殊群体,李永芝也一直思考,如何让孩子也能看懂裁判文书,能通过裁判文书感受到司法的别样关怀,于是她开始尝试在判决书上用“法官寄语”的方式延展说理。“遇事要冷静,学会多思考,有问题要通过正当途径予以解决,要将本次案件审理作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希望孩子父母能够尽快走出阴霾,在做好安全教育、防护的情况下,继续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保护并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乐观精神……”一段段谆谆叮嘱,讲清法理、讲通情理,把黑白分明的法条转化为让未成年人信服认可的道理,让司法阳光照进未成年人心中。
砥志研思,与时相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形势和任务都在发生变化,李永芝与时偕行,积极总结实务经验和裁判规则,从实践中提炼学术成果、以理论研究反哺审判实践。未来已来,李永芝将继续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未”爱前行,步履不停!
供稿:顺义法院
编辑:安杨 肖飞 郭进
审核:刘小源
上一篇:今日播报!“凡人之梦”导演:为这出戏我采访了40组“环京通勤族”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