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北京丰台云岗街道发动“民情管家”,推动“未诉先办”|热消息
来源: 光明网      时间:2023-04-04 13:38:28

北京市丰台区云岗街道“民情管家”是在原有“民情前哨”志愿服务品牌基础上,通过组建红马甲志愿者队伍作为“民情管家”,广泛开展的“到家服务办实事 服务到家暖人心”主题实践活动。街道党工委共发动辖区1900名“民情管家”志愿者,通过深入街巷、走近群众,开展到家问需、到家接诉、到家帮扶、到家解困等系列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资料图】

民情管家上门走访,主动问需未诉先办

“我们这几栋楼都是老楼了,这楼前的路,坑坑洼洼的。平时老人走路容易绊倒,到了雨天还积水。现在好了,跟我们的管家反映完,立马就帮我们想办法解决。”北区社区的居民介绍道,通过“民情管家”上门问需,居民反映的北区西里22楼和31楼道路破损、田城苑小区房屋渗水等问题被有效解决。

云岗街道坚持上门纳言,问需于民。发动社区干部、自管党员、在职党员、楼门长、网格员、“民情前哨”志愿者、物业企业员工等担任“民情管家”,将工作触角从巡街巷、进楼院进一步延伸至群众家中,通过每周1-2次到家问需,广泛听取民声,积极反映民意,密切与群众联系,做到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开展到家帮扶,对高龄空巢独居老人、困难家庭、残障居民等重点人群结对帮扶,主动上门走访,询问和了解服务需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到家清单,从源头上吸纳群众诉求,梳理衣食住行、水电气暖、民事需求等三大类民情服务工作清单,及时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实现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梳理汇总分类施策,建立清单重点推进

南一社区的王阿姨说:“有了这扶手啊,我们这些老年人方便多了,以前上楼很吃力,只能扶着墙,现在有个扶手,觉得安全多了”“我们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社区给我们安装了座椅,走路累了就可以坐下歇歇,天气好了,还能跟邻居们坐在一起,聊聊天晒晒太阳。”南一社区党委通过“到家服务,服务到家”广泛征集居民诉求,逐一推进解决,累计办理建设微公园、修复破损路面、加装楼道扶手、增设休闲座椅等民生事项20余项,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云岗街道针对“民情管家”上门走访发现的问题诉求,对于能现场解决的,第一时间协调办理。对于存在一定困难的,由“民情管家”采取“随手拍”形式,发送给社区包片干部协调办理。对于群众反映集中的普遍性问题,由社区(村)党组织列入社区(村)“到家服务,服务到家”项目清单,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逐一推动落实。对于涉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诉求,提级纳入街道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明确主责科室和办理时限,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共同推动处理。

多元协同共建共治,持续深化基层治理

“以前这块绿地缺少维护,还有人在上面种菜施肥,不仅不美观,到了夏天还有异味。”针对“民情管家”发现的南区21号院环境问题,社区党委发动业委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联合产权单位、物业公司共同研究整治方案,最终将失管绿地改造升级为休闲公园,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云岗街道围绕“民情管家”收集到的居民诉求和意见建议,积极发挥街道和社区两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通过整合地区单位、双报到单位资源优势,共同参与基层社区治理。遇到难题时,由社区“吹哨”统一协调街道职能部门、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等协助解决,切实发挥街道、社区、物管会(业委会)、产权单位、物业公司五方共治机制作用,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有效发挥社区议事厅、居民议事会、物管会(业委会)、楼院管委会平台作用,通过开门纳事、共商议事、分类办事、定期评事,使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多元治理机制实现有机融合,切实做到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春晓)

来源:光明网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