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我在北京守团圆”——百姓健康的守护人:葛彩英 全球热推荐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时间:2023-01-22 19:41:38

导 读

浓浓年味起,“我在北京守团圆”

今天是大年初一,从今天起,《交通新闻热线》将以第一视角为您讲述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社区医生、12306接线员、数字化菜市场里直播卖年货的主播等普通人在北京守护团圆、守望幸福的暖心故事。


(资料图)

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医务工作者。20岁,选择投身医学,开启从医之路;24岁,来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扎根基层;40岁不惑之年,重视医患沟通,与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朋友。下面让我们跟随记者张赛男,一起认识方庄社区居民健康团圆的守护者——葛彩英。

葛彩英:你阳了几天了?

患者:唉呦,我这阳好了都半个多月了。

葛彩英:阳好了以后还咳嗽吗?

患者:一直到现在都咳嗽。

葛彩英:有痰吗......

社区医院就诊患者比往常多/记者拍摄

正在接诊的人叫葛彩英,她是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新冠防治政策调整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度变得忙碌起来。葛彩英说:

葛彩英:一般早晨8点基本上坐到这到12点,这4个小时可能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几乎就是屁股离不开椅子,一直在忙碌,一个病人接一个病人,5点下班的时候都会有50甚至有80个人在排队等候,我们所有人都在加班。原来假如我一天的门诊量大约是80~100人,可能放开以后,突然之间呼吸道系统病人就涌上来了,尤其是第一到第二周的时候,这时候可能要看120~130人。

随着新冠阳性患者逐渐转阴,就诊数量却并没有明显下降。葛彩英说:

葛彩英:我们好像每年的元旦以后,这个门诊量可能就会有一个下降,但是今年没有表现出下降。今年除了我们原先的慢性病患者,这时候就见阳康的患者了,有咳嗽的、有失眠的、有心悸的。

葛彩英线上接诊/记者拍摄

就诊期间,葛彩英的手机响了起来,来电话的是她的签约患者。

葛彩英:你怎么啦?

签约患者:血压高。

葛彩英:你俩谁的高,你呀还是老伴啊?

签约患者:老伴儿的血压高。

早在2010年,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作为北京市首批试点点位开始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葛彩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签约诊疗模式,葛彩英说:

葛彩英:只要和我们签约的患者,我们会跟患者实行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慢病管理模式,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一个家庭形成这种一对一的医患固定服务模式。你真正的用心去为患者服务,你的患者他也会对你十分认可。可能8:00~17:00是单位规定你要上够这8个小时,但是你下班以后,也是要服务的。

葛彩英为患者看病/记者拍摄

作为家庭医生,她能准确叫出每一位“签约患者”的名字,对他们的病史了然于胸。除了医患关系,签约患者也成了签约的老朋友。

年过七旬的常先生是葛彩英签约的一员,多年来他一直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常先生说:

常先生:她对我们非常耐心,而且还对我们进行了心理的疏导,让我们不要焦虑,还给我们用药的指导。我们几乎每隔三天就来个电话,或者是我们用微信来沟通,葛大夫是我们的贴心人,是一个我们老年人可以把生命托付给她的好大夫。

即便是节假日,葛彩英也会一直保持手机通畅,通过微信或者电话接诊。签约患者刘女士说:

刘女士:我是有32年的糖尿病,还有20年的高血压,是最早一批签约的病人了,跟她都有十几年了。她对我的情况是特别的了解,有时候我有自己的想法或者不舒服,我随时随地就给她发微信,她抽出时间来就给我解答。她就是各方面对我们的这个病,都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血糖、血压控制的都挺好的,她不仅是我们的大夫,好像都成了朋友似的了。我觉得特别特别的贴心、暖心还方便。

葛彩英正在接诊/记者拍摄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每个节假日葛彩英从未缺席。今年春节,除了大年初一葛彩英需要在社区医院值班外,其他时间她仍会线上接诊,一直陪伴在居民左右。

葛彩英:我们大家大包小包的回家都去跟家人团聚了,但是我们作为医疗行业呢,可能我们依然要坚守岗位,这个坚守岗位我想就是一个职业习惯。这么多年你就想着我就应该去这么做。不仅应该这么做,在节日期间我还要把它做好,因为节日期间往往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突发情况,你可能身边面临着医生少等情况,所以说更要尽心尽力去把这份工作做好,特殊时期真正的守护我们居民的健康,做出自己的努力。

在她看来,线上问诊除了解决居民眼前的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居民心理踏实。

葛彩英:电话服务就是什么样类型什么样都可以遇得到,但我想,当患者真正遇到情况的时候,他如果能接通一个医生的电话,对他来讲,他从心里会有一个依靠。第二个问题呢就是,有的时候真的有急症,我们可以指导他。

葛彩英所在的全科诊室/记者拍摄

从24岁来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葛彩英不仅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了更多的人,也见证了二十多年来社区医院的成长和发展。葛彩英回忆说:

葛彩英:这个医院是1992年试运转,1993年正式营业,我是1997年大学毕业分到这的,我在这待了今年应该是25年整,现在是第26个年头了。人这一生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从事这份职业,那真的是很不容易。当然,我想我也是找到了自己喜欢并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

葛彩英诊室挂满锦旗/记者拍摄

在守护患者健康的同时,葛彩英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子。几年前,医学专业的朱爱媛读研期间来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葛彩英成了她的带教老师。朱爱媛说:

朱爱媛:来社区的时候就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太懂,葛主任就用她过来人的身份,一步步的去引导我们,手把手的教,把课本上东西转换成临床实践。她一般都是让我自己独立接诊病人,接诊完之后她还给我做点评做指导,让我一步一步的能够自己上手。其实我的社区临床经验和学习,全都是葛主任一把手培养出来的。

毕业时,朱爱媛报考了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这的一名全科医生。如今,他们已经从最初传道受业的师生关系变成并肩战斗的同事。在朱爱媛看来,葛彩英不仅仅教会她临床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目标和信心。朱爱媛说:

朱爱媛:有榜样的力量在前面引领着我们这批年轻人往前走,突然觉得在社区全科大夫也大有可为,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包括我走上社区这个岗位干全科,都是因为她的引导,葛主任就相当于我进入全科的引路人。

葛彩英表达自己的医学愿望/记者拍摄

有更多医生扎根基层,有更多学生关注全科发展,一直是葛彩英的愿望。葛彩英说:

葛彩英: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去扎根社区,我会跟他们去讲,未来真的要去扎根社区、服务社区。我们作为基层医生,在基层如果能够在职业生涯当中成长起来,那我就是基层的专家。因为我们对社区来讲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病人病了以后,可能第一个接触的还是我们。

守护一个个小家的健康,是葛彩英的心愿,“竭尽全力除患者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她医学生时代的誓言。一路走来,从“医、护、防”多方面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是她始终坚守的初心。

葛彩英: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我想老百姓看病让他有依靠,没有把它当一份额外的东西去做,就觉得这个就是我应该做的。更多的时候,我想在社区扎根以后做得更好,就像播下全科的种子,种子慢慢才可能星火燎原,我们才真的能把基层做大。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张赛男、编辑 张赛男、主编 朱凌翔

编辑:慧儿

值班主编:车水

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新闻敲诈、虚假新闻等新闻违法行为,尊重新闻版权,并欢迎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如对我们的新闻报道存疑,请将问题反馈发送至邮箱weixinfm1039@126.com,我们将严肃核实,给予回复。

近期热点

拜年啦!北京这些地方庙会重启,去逛逛吧→

锁定FM103.9,这个春节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春节不打烊!北京各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汇总——

点个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吧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