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安方得一个字 终要捻断几根须
——修志严谨人
【资料图】
着手整理厂志前夕,奎应春镇重其事地对我说:“楚雄复烤厂是第一条国产复烤生产线的诞生地,多项工作在云南复烤乃至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是复烤公司第一家建成成品高架立体库、是第一家采用远程监打加工模式、是第一家运用无损检测技术检测叶片结构和装箱密度……。我们整理厂志一定要花心思,下功夫,尽最大努力实事求是呈现楚雄复烤厂悠久的厂情厂史,至少让人们知道复烤企业有楚雄厂奋斗的篇章!不愧对前辈油毛毡建宿舍、土箕搭烤房、伐木换机器的艰苦创业。”
“好的,你安排就行,我尽最大努力配合你工作”。
我与奎应春结识快三十多个年头了,起初我在车间他在机关,见面不多,不算熟络。走得更近,了解更多是在同一部门的前后这两次,特别是今年整理厂志其间短暂搭档,他受组织安排承担楚雄复烤厂厂志编纂的重担,我被部门临时指派给他打下手,从打下手的那天起,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奎应春,三十多年来同事们口中的奎应春是楚雄厂拔得上号的“笔杆子”,内部宣传阵地、地方、行业网站时常能看到他写的文章,他是一个平和谦逊,心怀他人,严谨认真,极具人格魅力,同时脾气又有点倔强的人。
由于经常写材料缘故,他俯身电脑前一个姿势忙活到下班是经常事,邻座小杨常夸:“奎哥是楚雄厂遵纪守纪的榜样,从业一辈子没有迟到、早退记录,背靠背在一块办公十几年基本看不到从座椅上起来瞎转悠的身影”。小杨说的句句是事实,静悄悄,做自己的事,从不主动打扰旁边人;串岗、脱岗与他绝缘,连伸个腰、打个哈欠都很少见,这在开放式办公的环境下,是多么的难得的自律和自控,严谨是他的处世第一原则,明年即将退休的他一直保留着军人的精气神,从不开小差,规规矩矩干自己的工作,提前写写画画是他一贯作风。我调侃:“坐入桩、稳入松,周围坐功你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他一个白眼:“你管得着”,我笑着回:“关心你,怕你坐坏屁股,起来动一动筋骨,倒杯水也好”。没话找话,这是我忍不住搭讪他骚扰他的偶尔,相互损,不越界,从不会翻脸。
对于参与整理楚雄复烤厂厂志,我仅做了文字上的搬运工,材料的收集员。他递给我四本“大部头”现成文献,是《楚雄州“两烟”发展研究》、《楚雄卷烟厂》、《楚雄州烟草专卖局》已经编纂成册的烟草志,图文并茂,虽然,侧重点不同,但也有复烤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述、记、志、图、表、录。遗憾的是零星,少了系统完整,关注点是人家自己单位的过往,复烤单独成篇我们还需努力,我赶紧把复烤部分整理出来交给他,由他这个总编归纳取舍,我们就这样开始厂志的编纂工作。
由于时间跨度久远,涉及人事繁杂,复烤与卷烟、复烤与州局烟草,分分合合,经历过多次改革,现存文献资料与详实丰富还有差距,不敢懈怠,接到任务,我把四本“大部头”带回宿舍,一一拜读,着手那天,才翻开第一本,就被密密麻麻划线和大量折页所吸引,赶紧阅读,弄清究竟,原来是关于复烤部分记述、图表,奎应春早已看过,还作了标注,我知道字字必较,句句必斟,是他对文字驾驭一贯作风,果不其然,他将资料上每一篇文稿的文字语法差错圈出来,并加以评注,错在何处,如何修改,摆明了意见。
看到这儿,我肃然起敬,这个态度,怎能不让人动容,严谨到“大部头”都敢怀疑,还真让他找到茬。“这个领导名字是‘新’,不是‘兴’,这个日子值得考证、这个称谓值得甄别,‘原料部’是楚雄卷烟厂搬迁后东山这一块的叫法,2000年后再无原料部的机构和叫法,肯定有错误”。较真,倔强起来,还真让他识别出好多处记述不准确的地方,并一一作了修订。
说到修订,过程并非那么简单,我了解到他为了弄清楚一段历史,专程赶到楚雄卷烟厂和楚雄州烟草公司调阅档案,记不得去了多少次,翻看了多少本档案,最后几次管理员一见他就会主动询问要了解哪方面?不涉及秘密,公开的资料就让他自己去翻,懒得陪他了。他文件柜中满满都是书本、资料。复印的、手抄的、一袋袋、一堆堆,部门10个柜子他占用了大半。奎应春用半年时间,收集有价值线索37条,找到旧照片456张,翻拍128张,上门询问20多个老同志,完成100多页5万多字的“楚雄复烤厂志”征求意见稿。重要的人、重大的事件,只要听到有线索,他都亲自去拜访,亲自去考证,一贞贞旧影像,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感人的经历在他笔下重现。
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工作的样子,一直是身边同事的第一印象,他用“吟安一个字,捻断几根须”的严谨功夫修志,我是真服了!真舍不得他明年退休离开工作岗位,还想与他多相处此日子,与他共事是一种幸福,他是好大哥,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李 章)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