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统考时代”艺考不易考 这些信号家长要深读
来源: 现代教育报      时间:2023-03-25 15:37:32

北京市2024年将全面实施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等6个艺术类专业全市统一专业考试。

近日,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到2024年,北京将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以全市统一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

此次统考为北京考生带来哪些影响、对孩子的艺术培养之路又有何启示?


【资料图】

一起来看专家解读

新政对书法艺考生利好

“2024年,北京高校书法专业统一考试,对广大书法艺考生绝对是重大利好消息!”看到统考招生信息之后,家在丰台的何先生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他的女儿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就读高一。女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系统学习了楷书《九成宫》、隶书《曹全碑》等。

“之前因为疫情以及书法专业现场考试操作等各方面原因,多所北京高校的书法专业不招收北京生源,这让有书法专长的北京生源非常吃亏!”何先生表示,将把握机会,在尊重孩子的意愿的前提下即刻准备。女儿将利用课余零碎时间见缝插针练字,双休日抽出一天时间系统学习,利用寒暑假强化培训,希望通过两年的刻苦努力,圆梦理想的好大学。

“京外开设院校不算少”“报名人数在各专业里较少且报录比较高”……根据一些家长给出的反馈及评价,在所有艺考专业里,书法专业被家长称为“性价比之王”。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博士、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专业教师申旭庆认为:“书法艺考和其他专业一样,均要基本实现省级统考全覆盖,这给考生带来的便利将远大于弊端”。在大范围进行校考的往年,考生在统考后,因为本地没有考点而要长途奔波到另外一个陌生城市去参加考试,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而在结束统考后,考生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课复习当中,还会继续为了校考的事而发愁。统考的基本覆盖,则意味着考生一旦专业统考过线,开设书法专业的艺术院校和综合院校就是考生的“愿望清单”,考生的择校范围更大。“特别是对那些统考成绩和文化成绩双优的考生来说,这样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在出分后报志愿时,可选的院校多得甚至会挑花眼。”

有利于公平科学地

选拔艺术人才

在2022年4月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已经指出:“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的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强调评价的统一要求,重视艺术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体现教、学、评一致性。”北京开展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是深入落实《艺术课程标准》和高中阶段各艺术类学科课程标准的实际行动。

“这种招生考试的变化,在推进教育民主、机会均等方面,其意义甚至还大于人才选拔的意义。”中国音乐学院国家美育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丁旭东期望看到联考的成绩未来实行公认,让联考的成绩成为艺术的“新通考”。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张跃东认为:“进行艺术类专业全市统考将有利于社会和高校选拔培养高质量艺术人才,可以更有效地选拔出具有文化底蕴、专业突出、契合新时代首都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再者,有利于高校艺术学科优化布局,有利于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基本职责,进一步调整优化艺术类专业布局,合理安排招生计划。”张跃东还表示,对北京学生而言,进行艺术类专业全市统考,能使孩子们形成公平的竞争机制,也提升了艺术类考试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能有效利用社会监督机制,促进公平、科学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形成。

“北京孩子多了一条升学通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艺术学博士后韩宝江认为,首都的整体文化艺术氛围、公共艺术类资源、专家学者业务实力,要比大多数地方区域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很多孩子从小自会系统接受某一方面或者多方面的艺术类学习和训练,时间长、基础扎实,部分学生甚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专业水准,有机会屡屡参展、参演、参赛,拿到了很多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重量级专业奖项,有的甚至走出国门争金夺银为国家赢得荣誉。他觉得,这些付出和回报必然为学生的高考环节乃至进入大学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劲。

重视文化成绩,

加大专业考查难度

艺术类全市统一专业考试之后,学校未来招生将有哪些侧重呢?针对家长关注的这一问题,北京市徐悲鸿中学校长周小林表示:“其中一个变化就是文化专业录取占比为5:5。较之以往,文化的比重占比提高了。我们要重视校内学生的文化成绩水平,提升学校招生文化录取标准。艺考新政的变化另一方面强调将进一步完善省级统考科目和内容,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增强考试的区分度,不断提升省级统考水平和质量。”周小林分析说,从变化可以看出,今后美术统考的难度、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要求。例如,美术考试方向上对素描、色彩和速写都有了全新的说明,速写改为创作的形式,侧重考察学生技法之外的综合艺术素养力,考试难度大幅度提升。周小林表示,今后学校招生美术考试将会更加侧重选拔一些美术基础扎实并具备一定创意思维能力的学生。

根据美术与设计类考试说明,综合能力部分将考察考生文化水平和创作能力

“在考试说明试题示例素描科目中,要求‘根据一张青年男子侧面照片,推想其正面形象的样貌,画出这位男子的正面素描’,从中可以看出,统考中专业难度大大提高,通过考前短期的强化训练几乎不c可能达到考试要求,如果想取得优秀的成绩,需要考生系统学习,通过多年积累,夯实专业基础是关键。”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执行校长徐关厅建议,学生平时多阅读美学、文史哲等书籍,养成日常阅读习惯,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多看优秀创作作品、看大师名作、看不同艺术风格创作、看藏在生活里的美,要更加注重生活场景的训练与主题创作等。他强调:“同学们对于读过的、看过的、观察到的要保持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创新创作意识和思维。”

功利性报考现象

将扭转

近年来,各高校在核算综合成绩时进一步提高了文化课成绩的占比。加之专业统一考试内容、形式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此前部分考生和家长错将艺考作为升学捷径、功利性报考等现象将有所扭转。

北京市少年宫艺术教学部舞蹈教师龙霏提醒家长:“值得注意的是,在京舞蹈类专业院校有些是极具鲜明艺术专业特色的,所以某些舞蹈类高校将在全市统考的基础上,会加以本校制定的校考作为最终的选拔机制。因此在京的舞蹈类考生更要在专业内容上不断提升,肯下功夫。

随着书法越来越多的走进大中小学,该专业对老师的缺口较大。作为高校书法专业的教师,申旭庆认为,备考提前多久都不算久,学生尽量要重视基本功的打磨。在专业逐年热度上升、篆书成为必考项后,“速成”痕迹及模板化备考也越来越不易成功“上岸”,通过书法艺考走进高校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家长万不可盲目跟风。

根据书法类考试说明,篆书成为必考书体

丁旭东教授建议考生和家长做到去功利化。“绝对不能再有‘考艺术是走捷径’的想法,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课和艺术专业课学习保持均衡性。因为实际上未来联考之后,要比正常的本科招生难度还要高,要让真正想要致力于艺术学习的学生或是致力艺术学术发展的孩子走进艺考大军,这就是新时代的新艺考。”

他希望家长懂得教育的本质是发现,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才能和心之向往的志向。“事实上,当下艺术类的就业率在整个社会中是偏低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的意愿、志向和才能的同时,也要理性面对高考。如果孩子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其实也得不到太多发展。很多艺术类学生毕业之后马上改行,导致大学学习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也挺可惜的。”

学校要加大对艺术学科

重视程度

“发布的6个艺术类专业,在全体学生中的普及程度和覆盖面肯定是有局限的。这对于学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育人理念与目标、课程设置与管理等多方面要加速度补上、赶上,充实艺术类师资力量。”韩宝江呼吁学校加大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度。

他认为,这些“小科”“副科”在学校里一向处于边缘地带,各校之间的艺术类学科师资力量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差距较大,部分学校甚至无法正常开设艺术类课程,也不排除这些学科课时为高考科目让路现象的发生。针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缺口比较大的问题,韩宝江建议:“学校管理者一方面可以考虑从社会资源聘请部分专业师资来临时应急救火,一方面可在教师岗位招聘时加大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录入以便及时补充扩展师资队伍。在学校的课程表设置方面,要协调留出艺术类课程的专用课时,以及准备相应的教学训练场地。”同时,他也期望学生能正视艺术类科目的价值功能,要充分认识到这些艺术类学科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尤其要认真对待。“毕竟,这些艺术类专业成绩不仅仅在高考录取环节起重要作用,对于部分学生进入高校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价值和分量。”

丁旭东教授呼吁希望在统考的基础上增加特招这种途径。他表示:“其实艺术类特别强调天分,当考生天赋非常突出时,应该在文化课上要略有关照。这样既能保证选拔最优质的人才,又能够做到教育公平,同时能够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素质,会做到更完美的均衡。”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