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市首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轨道交通线路,平谷线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今天(3月16日)下午,记者走进平谷线管庄站施工现场,探访最新建设进展。这条线路预计2025年底建成,开通后将极大便利居住在燕郊、工作在北京市内跨省通勤的上班族。
平谷线管庄站建设现场/记者拍摄
平谷线西起朝阳区东大桥,东至平谷新城,途经朝阳区、通州区、河北省三河市、平谷区等地区,串联了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约81.2km,其中北京段线路长约51.2km,河北段线路长约30km,全线共设21座车站(地下站18座、高架站3座),其中换乘站共12座。
(相关资料图)
管庄站作为其中一座换乘站,建成后将实现与八通线换乘。车站已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盾构机3月底将进场作业,计划6月实现盾构始发,到9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平谷线管庄站建设现场/新京报王贵彬拍摄
截至目前,平谷线全线14个标段实现实质性开工,其中北京段12个,河北段2个。到今年底,车站主体结构计划累计完成38%,区间结构累计完成15%。
在设计速度方面,平谷线地面及高架段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地下段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车辆采用市域D型车8辆编组,横排座椅布置,定员为1814人/列,最大运输能力可达到5.44万人次/小时。采用快慢车混跑、大小交路等运营组织模式,初、近、远期高峰小时最小行车间隔分别为2分44秒、2分30秒、2分18秒。
平谷线示意图/市重大项目办供图
平谷线通车后,城市东部将新增一条轨道交通快线走廊。政务中心、燕郊、平谷至东大桥最短时间分别为23分钟、32分钟及55分钟,大幅提高了东部地区出行效率。预测初期(2028年)全日客流量可达56.2万人次/日,其中承担的燕郊地区进城客流为8.2万人次/日,占全部燕郊进城总量的43%,可有效缓解跨界通勤压力。
通车后,平谷线还将实现市域快线网络化运营。线路在齐心庄站预留了向东延伸支线条件,在管庄站设置了与通密线联络条件,未来可实现“一干多支”的网络化运行效果。
此外,平谷线沿线还构建了东大桥站、副中心站、燕郊站等3个枢纽点,可与12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条城际铁路以及2条市郊铁路高效衔接。各站都设置了交通接驳设施,并在外围设置5处P+R停车场,与地面交通良好衔接。
记 者 | 黄 河
编 辑 | 王琛琛
主 编 | 程 艳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