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通苑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泽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史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河医院4家基层医疗机构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签约,纳入我区南部区域医联体体系。
(资料图)
至此,我区23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居民就医将更加便捷。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蒋协远:
我们将充分发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影响力,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与各医联体成员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顺畅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转/会诊,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基层培训指导、信息互联互通等工作,最大程度满足患者需求,为昌平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
医联体成员单位签约
与龙泽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
与天通苑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
与史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
与北京沙河医院签约
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大举措,对优化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区逐步完善医联体框架,截至目前,我区建成了4个区域医联体,依托社区家医建设互联网诊疗服务系统,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逐步完善,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诊疗服务。
“我区区域医联体优化双向转诊机制,为医联体成员单位预留专属号源,同时加大技术帮扶力度,核心医院通过专家下沉出诊、培训带教、学术交流、科室援建等多种方式将医疗服务能力辐射到成员单位。”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昌平区医院制定了统一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解决的问题,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双向转诊模式,家庭医生按照转诊标准和流程及时为签约患者优先转诊至核心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协助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麻醉科、病理科、消化内科等专业科目,并委派相关医护人员定期予以技术支持与指导,帮助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血透、消化内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帮助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医联体共上转患者57000余人,下转患者16000余人,大医院下派专家1000余人次,远程会诊190余例。
“接下来,我区将不断探索医联体发展模式,将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向实质化阶段,健全医联体运行机制,以医联体上级医院为技术支撑,形成从上到下稳步衔接的技术指导、科室帮扶、上下转诊模式,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