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世界热闻】流感患者首次超过新冠,关于甲流,基层医生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 医学界呼吸频道      时间:2023-03-03 20:28:55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资料图)

引导居民科学防控流感。

2月22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疫情周报,报告显示,2月13日-19日,报告病例数排名第一的为流行性感冒,超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同时,这也是今年以来北京传染病周监测中,新冠首次未居榜首。一些学校、托育机构出现由甲流病毒感染引起的集中发热情况。那么作为基层医生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北京市疾控中心最新一期的疫情周报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引起季节性流感的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其中甲型流感较为常见,每年会呈季节性流行。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流感中心2月23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流感监测周报》监测数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检测样本中占比最高,达到71%。与乙流相比,甲流传染率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甲流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会在动物和人之间交叉传染,致病性也更强。通过交谈、打喷嚏和附着在被污染物表面的飞沫,传染概率都很大。

图片来自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流感周报2023第7周

甲流最早于2009年3月在墨西哥、美国等北美洲爆发流行,先后约有2万人被感染,给全球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同年4月我国(原)卫生部发布公告,将甲流纳入了乙类传染病中,并对该流感的控制及预防提出了相关要求,强调各大基层医院应从以下两点积极做好该流感的防治工作。

一是针对传染源应采取的措施:首先,基层医院对国内外流感病毒变异及流感疫情动态,以及人群免疫力状况进行实时掌握,做好流行病学预测工作,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其次,建立起健全的疫情报告体制,加大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力度,尽早发现、诊断甲流患者,及时向上级报告,给予患者合理治疗,并尽早将其隔离开来。其三,对于轻症或疑似患者,应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法;重症患者则需将其送往定点医院,进行住院隔离治疗。

二是将传播途径切断:首先,提倡人们在甲流流行期间乘坐交通工具及进入公共场所时,戴好口罩,以减少甲流病毒传播的机会。其次,减少人群的聚集,尽量少到集市贸易。其三,做好消毒工作,随时对患者排除的鼻腔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进行消毒,注意房屋的通风,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其四,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工作,按计划对重点人群进行疫苗接种,以防止甲流的传播与蔓延。

随着甲流患者数激增,公众对于这一疾病的关注度也在增加。“医学界基层医声”查询百度指数发现,近一周以来,关于“甲流”的搜索及相关报道数量呈上升趋势,仅2月26日一天,就有超过十万的搜索量和超一百五十万的资讯量。其中,“甲流”的搜索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4220%,相关资讯的发布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22292%。

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基层医生应该如何从症状上区分甲流与普流、新冠的区别?甲流应该如何治疗呢?

与普流相比较,甲流常表现为3-6小时内会急速发高烧(37.8℃以上),37.8℃以上的高烧会持续3-4天,且会急速地全身性肌肉酸痛,约80%以上会有严重的头痛,无流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咙痛,几乎不打喷嚏;普流则是逐渐发烧及全身性肌肉酸痛,偶尔发高烧,以及轻微的头痛,伴有流鼻涕及咳嗽,多有喷嚏。

尽管流感每年司空见惯,但威胁仍不可小觑。因流行毒株、防控情况等不同,流感病毒致病、致死率也大相径庭。高峰年,根据中疾控2019年公布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中国平均每年有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

对比新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宝增给了我们相关回答。“甲流的典型症状是发烧与全身肌肉酸痛,而感染了新冠病毒的轻症与无症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这些情况。此外,新冠还可能会带来味觉、嗅觉的异常,部分新冠病毒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与结膜炎的症状,这些症状在甲流感染中相对少见。”“特别是对味觉和嗅觉的影响,是新冠病毒的特点。”王宝增补充道。“从临床来看,非重症的新冠患者发生肺炎的情况比甲流多一些,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而言,感染甲流后出现肺部疾病等重症的案例比新冠少。”对于甲流与新冠的叠加,王宝增表示这种情况概率很小,即使出现,非高危人群出现危重症的情况也并不多见。

“无论当下毒株的致病力如何变化,相比于新冠病毒,防控流感本来要简单得多。”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对“医学界基层医声”表示,“传播能力没那么强,病死率又总体可控,只要疫苗接种率能上去,不会构成太大威胁。”

如果真的不幸感染了甲流,也不必恐慌。对于体质较好的群体而言,可以对症治疗,部分群体也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对于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报告的数据,若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将因流感就医的风险降低40%至60%、儿童患流感后重症监护病房(PICU)风险降低74%、成年患者入住ICU的风险比未接种疫苗者低59%;孕妇因流感住院的风险平均降低40%……《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同样指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作为基层医生,我们应该知道每年的冬春季都是流感高发季节,现在发生流感很正常,没有必要过度紧张。随着“甲流”“流感”搜索指数持续上升,我们也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患者的紧张与担忧,经历了新冠疫情,不少人对于新冠仍留有消极的恐惧情绪,然而这种情绪很容易被记忆,当再次面对类似的状况,这种记忆的情绪效应又会再次起作用。要指导患者更加积极地去调节自己,自己给自己打气,接纳自己生病这件事,提高心理的抵抗力,从而让自己的压力能够得以缓解。

此外,针对近期不少甲流患者在药店抢购奥司他韦,部分药店已出现溢价、甚至断货的情况。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张振华告诉“医学界基层医声”,对于高危人群,比如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低龄儿童等,在流感季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急性流感样症状,早期服用奥司他韦也未尝不可。知名药师、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原药房主任冀连梅称,奥司他韦属于处方药,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孕妇、5岁以下儿童、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肥胖患者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是高危人群,这些人可以尽早用药以缓解症状。”

张振华称,应该引导居民“适当地用一些解热镇痛药,保证充足的休息,流感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在一周内就能自行恢复”。

综上所述,甲流虽然危害严重,但可防、可控、可治。基层医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应该行动起来,积极防治,把甲流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充分确保人们的健康与安全。

“医学界医生站”APP秉持“服务医者,改善医疗”的初心不间断更新7年余,呼吸领域沉淀着大量各路大神的精心分享,择优纳入专栏,目前指南解读22+、用药干货117+、影像解读150+、经典病例85+……

更妙的是

为了大伙儿学习的便捷

“医学界医生站”网页版上线

本文来源:医学界基层医声

本文作者:方方

责任编辑:彭建萍

*凌骏、汪航对本文亦有贡献。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