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高血压,基本上无人不知。但说起“肺动脉高压”,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2018年5月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名录》,“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就位列其中。虽然在总的人群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低,是一种罕见病,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并不低,国外报道发生率在7%左右【1】。中国由于经济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发生率可能更高。以前,肺动脉高压被称为“心血管病领域的癌症”,根据2021年发表的《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白皮书》,未经治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2.8年,5年生存率仅为34%,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资料图片)
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以及靶向药的问世,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另外,通过药物控制,可使以前无法手术的患者得到手术治疗的机会,进一步改善预后。
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风险大,为进一步规范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提高围术期监测及诊疗水平。2023年2月24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共同举办了“肺动脉高压与血流动力学监测高峰论坛”。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及我院的多位知名专家、教授受邀出席。通过线下+线上的方式,有超过百余人聆听了会议内容并参与讨论。
我院心外科刘若凡医生首先介绍了与会专家以及本次会议的主题和日程。我院科研教育部主任于峰教授、心外科主任许建屏教授以及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教授致开幕辞。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隆云教授、何怀武教授、程卫教授、池熠博士分别以《围术期机械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视化肺影像导向的心外科重症术后管理策略》、《围术期容量管理》、《急性肺心病的机械通气策略》为题进行了演讲,详尽介绍了心肺之间的交互作用。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姜睿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师吴艳教授分别讲述了《先心病肺高压的手术指征评估及围手术期管理》和《肺动脉高压的药物选择及停、换药指征》。手术指征的选择非常关键,只有选对指征,手术才有更大的获益,同时,肺动脉高压是一种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为更大化实现治疗目标,需根据风险分层,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我院心外科潘广玉教授、李运涛医生、佟明汇医生分别介绍了《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姑息手术方法》、《围术期血管活性药选择策略》、《先心病肺高压手术效果的真实世界数据及治疗展望》。姑息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症、须在有治疗经验的中心开展。通过严格筛选手术指征、手术+药物治疗的综合管理,使一部分先心病肺高压患者术后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会议的最后,我院心外科主任许建屏教授做了总结发言。与会的听众均表示,通过本次跨科室、跨专业交流,对提高各自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并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通过多位教授的讲解与分享,使肺高压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共同致力于推动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规范化体系建设。由此,“肺动脉高压与血流动力学监测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
1,van Riel AC,.Contemporary prevalence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adult congenitalheart disease following the update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Int J Cardiol.2014 Jun 15;174(2):299-305.
供稿 | 心外科 刘若凡李运涛
编辑&责编 | 公共关系部 王闰月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