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纪幽阅读答案,韬光纪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两篇文章,都放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
3、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
4、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
5、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
6、文中的写作手法,较为相似。
7、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
8、《小石潭记》一文,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9、接着再来说说两篇文章的不同吧。
10、1.两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
11、如,在《小石潭记》中,文章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12、文章的结尾处,就以“其境过清”收尽全篇。
13、因为景物稍有差异,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
14、你看,《小石潭记》描写了小石潭景色及其周围环境,而《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是承天寺周围环境及其月色。
15、柳宗元身处潭边,苏轼步入庭院,都因被贬,各自产生的复杂感情大抵还是有所差异的吧。
16、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可《小石潭记》的写景方式是寓情于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景是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
17、4.文章的格调不同。
18、柳宗元的文章凄寒,苏轼的文章闲旷。
19、“文如其人”,此言用在他俩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20、联系两个人的其它文章,就更能佐证了。
21、所比较的两篇文章,它们的感情基调就是很不相同的。
22、用文章的句子就可说明了。
23、《小石潭记》中,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这样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5、” 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26、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