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诸多消费领域,预付式消费是一道令大多数人头疼的选择题。有的地方推出了相关监管平台,给了消费者信心,但如何监管好预付式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月13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宋庄路的王先生,来到东森市场肯定美发造型剪头发,却发现该店已经人去楼空,一打听才知道春节前就关门了。去年8月,他为了享受商家开出的8折优惠,在这里交了500元的预付费,才用过1次,就这样打了水漂。(2月14日 《工人日报》)
从商业经营策略上讲,以缴纳“预付款”方式来获取消费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对于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是双赢的举措。商家收取了“预付款”,提前获得了资金周转流动的机会,拥有了更多投入并获利的机遇,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开发或完善更多更好的商业项目,推动自己营商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以此换取较高的收益。而消费者交付了“预付款”,获取了“优惠卡”,就能享受到商家推出的各类优惠服务项目,既可以降低消费成本,又可以享受到商家便利的优惠服务,当然也是值得青睐的消费方式。
但这样的“双赢”之举,只有建立在商家恪守本分、遵循“诚信”的经营之道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营商家首先得是“信誉度”高的良心商家,在经营商家推出消费预付的“优惠卡”的同时,相关的市场监管、工商行政等部门,不能弱化或缺少对商家的监管的职能,“保障卡”必须一步到位。只有确保“保障卡”对一系列经营行为约束到底,才能让经营商家始终处于国家经营规定政策的监管之下,同时也能让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预付款”水深已经成为常识,深究其中的缘由,将有利于相关各方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消费者的预付资金花不完、讨不回,甚至优惠卡刚刚办完,就发生经营店铺关门歇业、经营老板携款跑路等等乱象,导致消费者不但没有获得优惠服务,连预交的款项也难以讨回,打了水漂不说,连一个“说法”也无法得到。种种乱象很现实地表明,消费者期待的监管政策及权益保障措施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多的短板,因而给不良经营商家“可乘之机”。采用预付款消费这种商业营销方式,对良心商家是很好的经营方式,而对不良商家就是为其给消费者设陷提供了一种隐性的欺骗方式。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只能让更多的不良商家纷纷效仿,坑害消费者。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为了解决预付费式消费退费难题推出的预付费资金监管平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益于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但对良心商家来说,则失去了预付费经营策略促进资金周转流动,获取发展先机的优势。因此,在综合治理方面,还需要实施多重举措,关键在于对以服务为主的如美容美发、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诸多消费领域的经营商家,建立严格的信誉审核机制,只有信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并获得认可,才允许采用预付费方式进行营销。(韩东林)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