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留不住人的老龄村有了新面貌
来源: 新京报      时间:2023-02-07 13:39:57

2月6日,声声“打春牛”的鞭响和祝福在怀柔区东南沟村村委会发出,这里正在举行立春文化活动,村民们在火红灯笼下一起见证东南沟村健康大讲堂、同心书屋等新设施的揭牌。东南沟村支部书记崔加革说:“一声钟响,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村庄正以一副更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东南沟村举行揭牌仪式。李重阳 摄

老龄村留不住年轻人


(相关资料图)

东南沟村是长哨营满族乡的下辖村,全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如今常住人口不足三百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大多数。崔加革介绍:“村子没什么可以依靠的产业经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在我们村要找个50多岁的人都难。”

深山之中,东南沟村很难与外界联系,小自然村分散。崔加革刚来工作时候,每天都奔走在自然村之间,“我刚上任的时候,村里还有六七百人,现在就留下两百多口人了。”他说,“一到过年过节,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村里就比往常更热闹,村庄工作任务多,我得尽力做到最好。”

崔加革说:“山里人家之前都是过苦日子的,冬天河面一结冰,山风呼啸,每个人脸上都被吹得黑红黑红的。”

如今,随着立春的到来,东南沟村也迎来了新一年的希望。崔加革敲响了迎春的钟声,他告诉记者:“全国各地都在乡村振兴,我们也要跟上脚步,虽然老龄人口多,但村庄也需要换一个新面貌。”

走进村庄义诊的医生

“老年人都多少有点基础病,医疗方面的资源缺口很大。”崔加革介绍,东南沟村周边仅有一个医疗诊所,由一名乡村医生支持着周边几百口人的医疗需要。“没法打针,没法体检,村里老人有需要只能上医院,医院至少得到70公里外才有。”

两年前,村里来了一名“健康大使”张东岩,让东南沟村的医疗有了新面貌。健康大使是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发起项目“中国健康好乡村”中提出的概念,他们被分派到长哨营满族乡的各个村子中,帮助村庄开展工作。张东岩和东南沟村的缘分,就是因为这个开始的。

张东岩说:“在村子里要做的工作很多,两年里我几乎都在村子里。”张东岩在东南沟村的两年时间里,帮助村庄打造建立了健康大讲堂、诊所、书屋、公园等公共服务场所,村民们的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

村里的健康大讲堂。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在北京新十条执行之后,村民们生病发烧的不少,依托健康大讲堂和诊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医生们下乡义诊,提供科普健康知识,让村里的医疗压力得到了缓解。”崔加革回忆,健康大讲堂不仅会定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还会放映一些电影,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升认知。

张东岩介绍,义诊的医生们一到两个月都会下乡一次,完成问诊、开方等工作,节省了村民外出就医的时间成本,一位村民向记者表示:“医生们好啊,还会教我们八段锦,强身健体。”

文化活动让村庄活跃起来

在健康大讲堂旁的小屋子里,摆放着几个铁皮书架,几百本图书将其填得满满当当,崔加革说,这是村里组起的第一间书屋,平日里就开放给村民翻看。“这些书就放在这里让大家看,也有一些童书,比较适合小孩子阅读。”

村里的书屋。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元宵节刚过,东南沟村过节的氛围还在,踩高跷、扭秧歌、舞狮子等民俗活动,把村民们聚在一起,小小的空地上,四处都是欢声笑语。于春华是东南沟村的文化宣传员,这是经过报名选拔后才当选的。她日常的工作,包括督促村容村貌、组织节日文艺活动等,她说:“平时我就召集村里的姐妹们一起跳舞,出出汗,心情也变好了。”

村民聚在一起跳舞。新京报记者 陈璐 摄

太阳升得更高了,村民聚在一起吃春饼,意在讨个好彩头。崔加革喝了一口热茶,他说:“不论是村里、乡里,还是社会上的力量,都在为村庄的未来而努力,我期望我们这个深山小村,未来也能盖上医院,村民生活不愁。”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