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在2021年首次突破14%,社会步入中度老龄化。据统计,本市有超过20万失能老人,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每月可获得补贴最高超过千元。虽然补贴支持商超购物等物质需求,但居家医疗照护却仍然得不到满足。市人大代表建议:将有资质的社会化力量纳入失能老人的入户医疗照护中。
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经过扎实调研发现,北京有超过20万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他们除了生活需求,其实更需要医疗服务:
赵晓光:提高他的生活质量。一级医院可以有资格进到社保里去,但是我们的医疗资源非常非常的紧张,哪有那么多人呢?失能的老人在北京卧床的大概统计有20多万。能不能把更好的社会资源利用起来?
赵晓光因此建议:本市超过2万名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民营医院医师,提供入户无创医疗服务,并且将他们纳入到养老补贴可支付的范围中:
赵晓光:比方说我们有一些民营中医诊所,能量发挥出来,让这些中医能够上门为老人服务,并且纳入到这些老人的这种养老补贴当中、服务费当中。比如给老人上门做按摩,艾灸——它是无创的,我们的很多中医包括针灸也基本是无创的,服务费并不是很高昂。北京市有医师注册资格的中医师,从医师学会得到的数据大概有2万多,是个专业的群体,要比养老机构自己训练的专业得多。把这些人纳入进来,养老补贴的一些办法能不能把他们管理起来、纳入进来。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蔡贺涓)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