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央地协调 统筹各方意见
(相关资料图)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民生,但在北京,许多老旧小区复杂的产权结构,影响了改造进程。李先生(化姓)家住建于上世纪的一个老旧小区,多年来旧改一直迟迟不见动静。他说,小区内房屋产权复杂,既有央产房又有商品房、既有成套住房又有非成套住房,只有做好央地协调,统筹各产权方的意见,才能尽快推动改造。
李先生:六七年前我们楼就已经列到了棚改和微改的名单里头,但是一直没能进行落地实施,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之前的归口的特殊性,整个地方和中央协调这一块还是有点问题。
重视安全隐患 优先危楼改造
李先生还提到,在改造过程中,消防、抗震等安全方面的改造需求最迫切也最突出。涉及这些方面的改造,应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尽快推进。
李先生:无论是从居住的便利条件,还是上下水基础设施这些,其实也是挺多年缺乏维护的。包括说房屋的抗震等级和整个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所以希望能尽快的得到改善。
畅通意见渠道 明确主管部门
市民李女士说,加装外墙保温、改造管道、重修地面等整体性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动,而住在其中的居民,往往不知道该向谁反映相关问题。她建议,老旧小区的意见反馈渠道要畅通,要让居民诉求传递到相应的主管部门。
李女士:像暖气,我知道是向哪个部门反映,但外墙保温这个是向……我就不知道是向住建部反映,还是向什么部门反映,这方面不是很清楚。
建立工作小组 强化信息公开
石女士住在某高校家属院。她表示,旧改涉及到很大一部分是央产房,目前央产房旧改的一个尴尬之处在于,产权单位对应的主管部门不清晰,甚至缺少相应的管理部门。
石女士:就是学校没有这部分资金,需要向教育部申请,但是教育部没有这个部门,所以需要我们去推动教育部来成立这个部门,然后学校才可以上报计划。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协同一起,推动这个事情往前再走一步。
石女士还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关系身处其中居民的切身利益,希望政府建立信息公开机制,何时改、怎么改,都让居民心中有数。
石女士:最好能定期跟进这个问题,然后给出一个相对比较详尽的计划,比如这几栋楼宇(旧改)它们排一个计划表,或者是大概有哪些问题,对我们信息公开一点,让我们知道他们究竟做了什么,时间节点、具体规划都是什么。
推广先进经验 回应市民期许
2022年,根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中央和国家机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完工110个,正在施工的有98个。此前,有小区开创了“政府+央企+社会资本”的央产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对此,李先生表示,期待试点经验能被推广,改善首都人民的生活质量:
李先生:那就是特别期待能借这次城市更新的东风,能尽快启动老旧小区的危旧楼改建试点。
原创稿件 转载需授权 否则举报
记者 | 木子 编辑丨木子
值班主编丨独伊
上一篇:首届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世界滚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