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全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资料图】
3、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4、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5、出处:唐·李白《赠汪伦》扩展资料:首句,诗人自报姓名,点明欲别事由。
6、“将欲行”三字,使人似见李白登舟启碇挥手作别情景。
7、次句,写送行。
8、一个“忽”字,峰回路转,神韵顿生。
9、诗人不从正面入笔叙写主人殷勤送行之情,只写“岸上踏歌声”,而这“声”又从被送者的“闻”中写出,更加深了将行之客的意外惊喜之情。
10、“岸上”两字点明送行人位置,与“乘舟”呼应。
11、“踏歌”是唐代一种歌舞表演性质的风俗,踏歌之人手拉手,用脚踏打着节拍,边唱边舞。
12、可见送行场面之隆重热烈。
13、此句未写送行之人,先传踏歌之声,既置悬念,又渲染出一派浓郁的欢送气氛。
14、汪伦如此送别深情,直令诗人感激动情。
15、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放开一笔,是全诗之转。
16、似诗人顺手拈来,以即景桃花潭地名入诗,天然妙巧。
17、接之“不及汪伦送我情”,以逆挽之法,将潭水之深衬托汪伦送行情谊之深,赋予情谊以具体鲜明的生动意象,而“不及”两字使意境更深一层。
18、全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翻译: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21、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2、《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23、扩展资料:“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
24、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
25、“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2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
27、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28、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
29、“看似寻常最奇崛”,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
30、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31、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船夫一脚踢下船。
3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33、天上飘来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没死。
34、不是真的?桃花流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船下飘来一张纸,上面写着我没死,小鸟吃掉这张纸,小熊吃掉小鸟肉,研究人员研究小熊肉,发现小熊肚子里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李白的墓地和他的死法。
35、研究人员来,到这里发现李白复活了,李白聊到现实生活,然后看到现实生活,结果这是一场梦。
36、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3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