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全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4天天快看点
来源: 万能网      时间:2022-11-27 09:08:17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全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翻译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资料图片)

2、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3、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4、”既通,前坐。

5、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6、”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7、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8、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9、释义:孔文举十岁时,随他父亲到洛阳。

10、当时李元礼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隶校尉;登让拜访的都必须是才子、名流和内外亲属,才让通报。

11、孔文举来到他家,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12、”经通报后,入门就坐。

13、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回答道:“古时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14、”李元礼和宾客们无下赞赏他的聪明过人。

15、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晚一些,别人就把孔文举的应对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出众。

16、”文举应声说:“您小时候,想必是很聪明的了。

17、”陈韪听了,感到很难为情。

18、诣:前往,到。

19、乃通:才(予以)通报。

20、既通:通报之后。

21、既,已经。

22、昔:从前、以前。

23、先君:对死去的祖先的尊称。

24、出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扩展资料主旨:本文记叙了孔融幼时的一件趣事,生动地表现了孔融的早慧、机敏与博学,读来读去不禁击节赞赏,意兴盎然。

25、寓意: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就像方仲永那样;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26、作者成就影响:刘义庆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

27、梁代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引书四百多种,与《世说新语》并行。

28、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灵活多样,有的通过同一环境中几个人的不同表现形成对比,如《雅量》中记述谢安和孙绰等人泛海遇到风浪,谢安“貌闲意说”,镇静从容,孙绰等人却“色并遽”、 “喧动不坐”,显示出谢安临危若安的“雅量”。

29、《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30、《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31、《幽明录》对后世影响也很大,如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广为流传,庞阿与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离魂记》的情节相似,广平太守徐玄方女复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雏型,唐人编纂《晋书》时亦曾采取其中的资料。

32、原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33、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34、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35、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36、”既通,前坐。

37、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38、”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39、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41、”韪大踧踖(cù jí)。

42、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43、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44、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45、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46、”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

47、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48、”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49、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50、”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51、”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52、原文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53、时李元礼有盛名②,为司隶校尉。

54、诣③门者,皆俊才清称④及中表⑤亲戚,乃通⑥。

55、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⑦亲。

56、”既通⑧,前坐。

57、元礼问曰:“君与仆⑨有何亲?”对曰:“昔先君⑩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58、”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59、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60、”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61、”韪大踧踖(cù jí)。

62、[1]注释1.【孔融】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63、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

64、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

65、在郡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

66、建安元年(196),征还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大中大夫。

67、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为曹操所杀。

68、能诗善文。

69、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疏》。

70、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

71、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72、[2]2.即李膺,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现在河南襄城)人。

73、当时颇有盛名,士有被其接纳者,名为“登龙门”。

74、因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而被诬入狱。

75、3.诣:前往,到。

76、4.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77、5.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78、6.乃通:才(予以)通报。

79、 7.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

80、”8.既通:通报之后。

81、既,已经。

82、9.仆:我,谦称。

83、10.先君,死去的祖先。

84、11.仲尼:孔子,字为“仲尼”。

85、12.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

86、13.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为师。

87、先君,死去的祖先。

88、师资,老师。

89、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90、14.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

91、15.莫:无。

92、16.奇:对……感到奇怪17.语:告诉他。

93、18.小时了了(líng lì):小时聪明。

94、了了:聪明,有智慧。

95、19.踧踖(cùjí):非常局促不安。

96、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97、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98、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99、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100、”通报上去后,上前坐下来。

101、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102、”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103、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104、”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105、”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106、出自东汉时的一则关于孔融的典故,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107、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108、 读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

109、  “了了”古音应读作línglì,做聪明伶俐讲,意思是明白,聪明。

110、不过现在大多都误读为liǎo liǎo。

111、 释义  小时了了: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112、 用法:作谓语。

113、指人少年时聪明。

114、    小时了了近义词  幼而好学、年轻气盛[1]反义词  年少无知、少不更事[1]押韵词  不知头脑、直壮曲老 成语原文  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15、”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116、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117、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118、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119、”既通,前坐。

120、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121、”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122、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

123、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24、”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25、”韪大踧踖。

126、   (原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家语第二-小时了了》) 基本字义  1.诣: 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阙。

127、~前请教。

128、   2. (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造~。

129、苦心孤~(指刻苦钻研,达到别人不及的境地)。

130、   3.坐:在座的。

131、   4.仆:对自己的谦称。

132、   5.奕世:累世。

133、   6.通好:通家之好 7.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134、   7.了了:很聪明 译文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到洛阳。

135、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纠察百官行为的官员),上门造访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和皇亲国戚,才能进见。

136、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门口,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137、”通报后,到前厅坐下。

138、李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友好的亲戚。

139、”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

140、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

141、”孔融听后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142、”陈韪(被说得)非常窘迫。

143、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

144、那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

145、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146、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147、”已经通报上去,上前坐下来。

148、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149、”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150、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

151、”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152、”陈韪听了恭敬而不安,手足无措。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