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近日,武汉植物园园艺保育中心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Phytokeys》发表新种巴山黄耆。
据介绍,黄耆属大约有2500-3000种,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属之一。我国有400余种59组,在全国普遍有分布。该新种目前发现于湖北省西部的竹溪县和神农架林区。巴山黄耆广泛分布于海拔600米到2160米的潮湿林缘、路边、沟边,树林下面偶尔有分布,个体数量庞大,当地用来做家畜饲料。巴山黄耆和紫云英最为近似,研究团队于10余年前注意到开着黄花的巴山黄耆种群,因为其茎匍匐,叶背面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呈伞形,花为黄色,荚果黑色呈线状长圆形,考察人员第一印象把它们列为紫云英,但同域分布的紫云英花是紫色或白色的,与此种植物有所不同。2021年以来,研究人员通过仔细观察这些种群的花部形态、果实和种子形态,并通过查阅黄耆属分类的相关文献和标本,发现和紫云英存在诸多不同,例如巴山黄耆的叶柄较叶轴长,萼齿长于萼筒,翼瓣柄与瓣片近等长,龙骨瓣柄长约等于瓣片的2/3,果实有长喙,成熟果实被白色柔毛,种子圆肾形,有短弯钩。在可靠的形态比较的基础上,最终把巴山黄耆确立为黄耆属伞序组一新种。
黄耆属种类繁多,形态变异丰富,近年来我国不断有新的种类发表。巴山黄耆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人们对黄耆属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对黄耆属的系统分类、进化以及开发利用都有积极意义。
巴山黄耆的花 甘启良摄
上一篇:今热点:开年首月信贷增长实现“开门红” 释放经济加快复苏信号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